甘薯黑斑病抗性的AFLP鉴定

来源 :全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甘薯川薯27等12个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的抗性鉴定,确定了不同甘薯品种的黑斑病抗性.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的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找出了抗感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条带,经克隆回收得到了与抗甘薯黑斑病相关的基因片段,为甘薯抗黑斑病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大型苗圃的优化管理体系,大大增加了出苗量,显著降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神经效益,增加了企业活力。
该文针对 野生酸枣资源分布广泛,多年来一直处于处生自来状态的情况,提出了砧 穗选择、整地、嫁接方法等野生酸枣改造利用技术和接后检查、土壤改良、适时灌溉、合理施肥、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高产管理技术,同时推广了枣中珍品—冬枣。
本文利用甘薯高淀粉品种绵粉1号与甘薯低淀粉品种红旗4号杂交F1代分离群体,根据淀粉含量,选择F1分离群体中各22个高、低淀粉极端类型材料构成选择性基因型作图群体.构建的连锁图包括66个AFLP标记和20个连锁群(母本10个连锁群,父本10个连锁群).在绵粉1号遗传图的第1、4、6连锁群上分别检测到3个QTL.QTL的加性效应为红旗4号增加淀粉7.14﹪,解释性状变异25.1﹪.
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探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34的高产、高效综合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密度(X1)>栽插期(X2)>施磷量(X4)>施氮量(X3)>施钾量(X5);由主因子效应表明试验因素密度(X1)、栽插期(X2)、施磷量(X4)都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每公顷超过66t的几套综合农艺措施.
本文以雄性Wisar大鼠作研究对象,设计6个处理:健康青年大鼠(正常对照组);自然衰老模型组;甘薯花青素灌胃A、B、C3组(剂量A1.5g/kg,剂量B150mg/kg,剂量C15mg/kg)和维生素E灌胃(9mg/kg)阳性对照组,探讨甘薯花青素对自然衰老大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为,甘薯花青素灌胃剂量为15~1500mg/kg能显著提高自然衰老大鼠脑、心、肝、脾、肺、胸腺组织中SOD和GSH-px
本文采用携带NPTⅡ和GUS的双元表达载体(pROA93)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1对甘薯主栽品种徐薯18的胚性悬浮细胞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表明,继代培养3d的胚性悬浮细胞最适合转化;菌液浓度OD600nm=0.1~0.9对遗传转化效率没有明显影响;用0.45mol/L甘露醇预处理胚性悬浮细胞60min可以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μmol/LAgNO3和100μmol/LAS均
本文根据4年市场调查分析,明确50~150g/个的薯块(迷你甘薯)为最佳商品薯,育成早熟、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金玉",并集成了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建立生产基地和市场销售网络,实现了鲜食甘薯的产业化.
本文将甘薯高淀粉品种绵粉1号和甘薯低淀粉品种红旗4号杂交获得F1代分离材料,根据淀粉含量,选择F1分离群体中各23个高、低淀粉极端类型材料构成选择性基因型作图群体.构建的连锁图包括9个连锁群(母本4个连锁群,父本5个连锁群),共21个标记.在绵粉1号遗传图的第3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QTL.该QTL位于标记F6R1/4-F6R2/3之间,QTL的加性效应为红旗4号增加淀粉6.37﹪,解释性状变异20.
杂交育种方法是选育紫心甘薯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的紫心甘薯品种有宁紫薯1号、渝紫263等.紫心甘薯花色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表明:甘薯花色甙具有一般花色甙类色素具有的光谱特性,在pH值3.0以下的水溶液中呈现稳定红色,蔗糖和抗坏血酸对甘薯花色甙具有一定的增色效应,甘薯花色甙的耐光性、耐热性及耐还原性较强,是一种提取天然红色素的优质原料.
为满足高胡萝卜素品种选育的需求,系统研究胡萝卜素组合后代胡萝卜素的遗传趋势,以期快速培育出胡萝卜素含量高的专用型品种.本文通过对大量不同胡萝卜素含量亲本的杂交后代,胡萝卜素测定结果的分析,明确了胡萝卜素的遗传是以加性效应为主,F1代胡萝卜与亲本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416**.薯肉色深浅与胡萝卜素含量之间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受干率影响很大,具有相同橘黄色薯肉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