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君子汤加减合并帕罗西汀治疗肝郁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220例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服中药汤剂随机分为柴胡君子汤加减合帕罗西汀(研究组)及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末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DM-24),临床疗效总评价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 结果: (1)研究组165 例完成160例随访,脱落5例,有效率72.3%,对照组56例,脱落12例,完,44例,有效率6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2、3、4周HAMD-24总分各因子均分及CG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HAMD-24总分及CGI评分在治疗2.3.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在口干、恶心、失眠等证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柴胡君子汤加减方合并帕罗西汀可以降低药物(帕罗西汀)的副作用,比单用帕罗西汀的疗效更显著,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安全性和依从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1例远端型小窝蛋白病患者,并研究其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方法 患者女性,29岁,因"左侧下肢无力2年,右下肢无力半年"于2013月7月31日至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肢乏力,表现为左侧足背抬起困难,走平路时易绊倒,左下肢行走略有拖步.近半年患者左侧下肢乏力逐渐加重,同时逐渐出现右侧下肢乏力,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内科系统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肢体肌
目的:报道GNE基因新发点突变所致GNE肌病一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该点突变致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行血液指标检验、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及直系亲属的血液,行GNE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对检测到的点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使用Mutation Taster和SIFT进行相关点突变致病性预测,使用Modeller重建突变型晶体结构,Pro
会议
目的 报道一例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患者,并研究其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案例 患者女性,40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神志不清2月,加重半天"于2015年5月1日至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性抽搐,头部转向右侧,口唇发绀,口吐白沫,双眼眼球上翻,且意识不清,家人呼之不应,抽搐持续1分钟后可自行缓解,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7岁左右开始出现反复
研究目的观察未成年mdx鼠、成年mdx鼠和正常成年C57鼠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态和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造成其变化的可能因素。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来检测未成年mdx鼠、成年mdx鼠和正常成年C57鼠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和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在成年C57鼠的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为连续的网状结构,神经末梢有多2-3个突起伸入乙酰胆碱受体的网络状结构。而在成年md
目的: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自噬系统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自噬是由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h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 kinase/AKT/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70,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途径
会议
研究背景: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导致的致死性遗传病,以进行性肌肉萎缩和反复肌肉坏死再生为主要特点,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干细胞疗法是目前研究中充满希望的疗法之一,脂肪干细胞简单易取,无创,低免疫源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涉及伦理学问题等多个优点,且能向肌肉细胞分化,然而目前的研究中脂肪干细胞向肌肉细胞分化的效率低且移植入动物体内不能有效的分化为成熟
会议
目的 编制及验证肺脾两虚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疗效观察表.方法 在文献调研、症候规律分析及专家咨询等研究基础上制订中医疗效观察表,对36例肺脾两虚的AL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健脾益肺方,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疗效观察表、ALSFR-R、ALSAQ-40的改变情况,并从信度、效度等方面评估中医症候量表.结果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表分半系数分别为0.730、0.799;量表Cronbach
目的 观察肺脾论治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肌力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36例肺脾两虚的ALS患者加服自拟健脾益肺方,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肌力、呼吸功能的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除上肢肌力、最大呼气压(MEP)外余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ALSFR-R每月下降均值为0.66.结论 从肺脾论治ALS,患者肌力及呼吸功能基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的特点.方法 将130例ALS患者按临床起病方式分为球部起病组(36例)和肢体起病组(94例),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球部起病组(35例)和肢体起病组(89例)进行呼吸肌力比较.结果 130例ALS患者肺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中VC、FVC、FEV1、PEF、MVV均下降,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球部起病
目的:探讨ALS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四科病人中的诊断为运动神经元患者共46例,应用SAS,SDS量表,结合ALSAQ-40量表中患者活动,自理,饮食和社交能力评分及一般资料考察患者焦虑,抑郁同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当中,焦虑状态20例,占43.48%,抑郁状态32例,占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