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孔压增长模式试验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室内饱和原状黄土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孔压增长规律,并从微观结构角度研究了黄土液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结构是一种介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在振动早期介稳结构遭到破坏,造成黄土较大的收缩体积应变并引起孔隙水压力迅速上升.孔压曲线可以用本文提出的修正A型曲线方程来拟合,拟合参数β隐含了动应力的大小对孔压增长的贡献,而体应变u则反映了黄土结构特性对孔压的影响,两者不同组合决定了曲线形态丰满程度.应用本文的液化机理较为合理地解释了塔吉克和海原黄土在近乎平坦的缓坡上形成的泥流.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及Snell定律研究了平面波通过弹性层状介质时的传播特性,求得了透射波和反射波振幅的解析解,分析了透射系数与介质参数、夹层厚度和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进行了室内砂池模拟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吻合.
盾构隧道技术已开始在我国的城市地下铁路、上下水道以及水利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由于我国尚无完整的盾构隧道设计规范,规则、设计单位也经常难以准确地把握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国外、尤其是日本的经验,对盾构隧道抗震设计的主要思路进行整理,明确了在盾构隧道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方法.
流动液化(flow liquefaction)的成因是松散散体材料的剪缩特性.反复流动(cyclic mobility)则与散体材料的剪缩和剪胀两个方面的特性有关.根据材料密度和外加围压的不同,这两种破坏机理可能在同一种土中发生.然而,主要由于缺乏一种统一的用来描述散体材料剪缩和剪胀特点的基本框架,在当前的实践中,这两种破坏机理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用统一的方法处理这两种破坏机理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模拟土
基于对饱和软粘土的共振桩试验和动单剪试验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其渐变软化的特点.实验得出初始剪应力对土的剪切模量、动强度的影响,据此可较好地估算残余变形.
在对桩身缺陷性质判定的检测法中,低应变法准确率较低,而超声检测法准确率较高.本文对桩身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建立了超声检测所测的波形参数与桩体的强度和静弹性模量的相关关系,为以后的缺陷桩的处理及补强提供相关数据.
采用新引进与开发的土工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福建标准砂进行了复杂应力路径的土工试验,探讨了波浪荷载条件下砂土的模量及阻尼比与正应变或剪应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出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对应用低应变动测检测混凝土桩桩长问题提出看法,认为检测桩长有实际工程应用意义,也有理论依据;指出影响检测因素及处理办法,并列举工程应用实例,最后提出几点个人认识,供同仁参考.
本文基于饱和砂土的物态本构模型,提出了考虑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耦合、跟踪动应力动应变真实发展轨迹的物态有效应力反应分析方法,讨论了物态本构模型在数值求解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步骤.并且,通过饱和砂土地基的加载和固结过程数值分析验证了这种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本文应用轴对称弹性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编制了层状地基土块体竖向轴对称动力问题的分析程序,并由此系统地研究了均质地基上块体导纳幅频和相频曲线的特征,同时对不同频率下地基土的振幅场进行了对比分析.所得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复合)地基共振法、机械阻抗法检测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兰州重塑黄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重塑黄土符合双曲线模型.确定了黄土的非线性动力本构关系—双曲线模型的参数b的变化范围.动强度曲线经验关系由σ/σ~lgN归一化后,基本为同一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