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悖论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揭示了资本全球化与现代化实现的矛盾,分析了资本全球化与现代化悖论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展示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对现代化实现的中流砒柱作用,并指出社会主义是推动社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真正动力。
其他文献
晚清时期,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相对缓慢,而军费、对外赔款等非生产性支出则急速膨胀,且占去支出总额的绝大部分,因此清政府投入到近代企业、教育等领域的资金极其有限,支出政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其积极效应较之消极效应相比相形见绌.影响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当时的社会、军事背景外,封建吏治的腐败、统治者财政思想与观念的落后、政策执行者素质能力的低下是三个较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因素。
当今时代,财税文化越来越成为财税事业的精神载体,越来越成为财税干部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越来越成为和谐财税的沟通桥梁。面对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广大财税人对财税文化更深刻的需要,面对社会各界对财税形象更臻完美的要求,如何挖掘、提炼、培育、弘扬财税文化,提高财税文化软实力,并全面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成为中国税务系统在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方面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提出精神文明建设
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美国财政政策的主流是政府干预和财政扩张,美国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曾经造就了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时期,凯恩斯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与此对应的是反对政府干预的保守主义经济学思想在这一时期对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十分有限.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经济上发生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两症并发的“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这种现象不能
本文着重从财税原则和财税政策两个方面概括中国和西方古典财税理念。中西财税原则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坚持“量入为出”,还是推崇“赤字政府”。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财税政策的制定一直都秉承着“皇权财政”的观念,财政和税收是为维护皇权而设置的,因此,国家财税政策的制定都是由国家确切地说是由统治者根据其需要制定的,不考虑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以市场为主导的
汉武帝与王莽的工商政策,虽然在内容和性质上基本相同,但执行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汉武帝不仅在经济上收到巨大成效,“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而且从经济管理上确立了封建国家对主要工商业的绝对控制。而王莽推行的五均六管,既没有使国家摆脱财政危机的困境,也未能长期有效地限制商人势力的兼并和发展,最后,反而搞得民穷财尽,“百姓怨恨”。原因在于,经济政治基础的极端薄弱,是王莽工商政策在执行中难以取得重大成效的根本障
本文就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及现代经济学中对财产税研究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梳理。财产税可以说是所有税种中最具有理论深度的,以至于对它的税基、税率的确定,对它的公平性、归宿、资本化的研究无不处于巨大的争议中。但是财产税也正是在这些不断的争议中逐渐完善的。在配第、魁奈等人所处的时代,财产的形态较少,规模也不大,所以那时的财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征收的,其计税依据可以是土地价值、地租甚至于土地出
本文依据银川的经济和环境发展状况,分析了银川建设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并从消费、财税制度、组织管理、产业结构和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本文从人类自身、生产力、贫富差距、战争、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对300年来世界的变化进行总结,并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走天人合一、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是行得通的。缩小国家之间、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采取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着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本文通过采访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提出者、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分析了中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列举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解读的误区。并通过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资料,指出国际经验并不足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现代化的崭新路径来。
本文通过《科学时报》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的对话,对国际人均收入差距、中国晋级发达国家的标准、建立海南贸易区、推动运河战略、建立新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以及现代化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