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甲醇在TiO2(110)表面的光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醇在 TiO2光催化分解水以及有机物降解和生物质转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在 TiO2表面的化学与光化学性质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1]。我们利用独立设计的一台基于高灵敏度质谱程序升温脱附谱(TPD)探测的表面光化学动力学装置,通过 TOF 以及 TPD 等方法对甲醇分子在 TiO2(110)单晶表面的光化学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清楚的探测到了甲醇的光解产物[2],并对其逐步解离机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探究揭示了甲醇在 TiO2(110)表面的产氢机制[3],探究了激发能量对于二氧化钛表面甲醇光化学的影响[4]。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相同实验条件下表面不同吸附量的甲醇的光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发现随着甲醇在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光催化产物的生成速率反而降低了,而当吸附量达到两个单层的时候对反应的抑制效果便到了极限,再增加覆盖度对其没有影响了。对此有可能的解释是由于甲醇的解离需要 H 原子逐步解离到桥氧原子形成 BBO-H,而增加的甲醇占据了桥氧位置,抑制了反应。
其他文献
扫描隧道谱金属衬底上的半导体碳纳米管的测量帯隙长期以来被单粒子的紧束缚模型所解释(例如, Wild rer et al.Nature 391,59(1998)).光学实验进展则证实了碳纳米管的多体理论预言,说明半导体碳纳米管的本征能隙要比单粒子理论结果大出许多.最近的STS实验(Lin et al.Nature Materials 9,235(2010))则说明此前碳纳米管隧道谱测量结果与多体理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表面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认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的表面科学研究通常局限于超高真空条件下,而实际催化反应通常是在大气压或更高的压强条件下进行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压强差别。报告将首先介绍可以在几个Torr压强下工作的原位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利用该谱仪,我们可以在接近实际催化反应条件下研究重要气固界面催化反应的机理。原位实时观测电化学反应对了解
浸润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能之一,具备超亲水、超疏水性能的材料,具有防污染、防积雪、抗氧化、自清洁等性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1]。在分析和研究超亲水、超疏水表面制备和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黏附蛋白结构和多巴胺可能聚合机理[2],本文选择邻苯二酚和己二胺温和条件下聚合,修饰材料表面,制备超亲水、超疏水涂层。由于聚酚胺本身带有大量胺基和邻苯二酚基,具有和聚多巴胺相似的性能,可以与几乎所有
此前的研究表明O2分子化学吸附在Ag(110)表面的四原子中心位置上[1].因很强的分子—表面杂化,O2分子经电荷转移后形成O22-,其2 μB的磁矩被完全压制,不表现出磁性.最近,随着低温原位沉积技术的发展,O2分子可以原位沉积到低温(5K)Ag(110),制备出在该表面上“物理吸附”的O2分子.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分子吸附在表面的长桥位,表现出一个1 μB的磁性,即O2-,其自旋密度如图所
在表面上合成共价有机网格(COF)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因为这种结构将自组装中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转化为坚固的共价键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高度有序的二维COF是纳米科技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1-2].我们利用芳香醛和芳香胺的共聚合反应,通过室温下的固液界面反应以及在低压下加热的方法在HOPG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高覆盖度的表面共价有机网格,单晶区域可达到1 μm2.变换芳香胺的骨架
As a strong electron acceptor 11,11,12,12-tetracyanonaptho-2,6-quinodimethane(TNAP)is attractive for synthesising 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compounds.As a preparatory step we have studied the rich pha
会议
SrTiO3作为光催化分解水较好的材料已被广泛研究,但其 3.2eV的宽带隙很大地限制了可见光的吸收.基于“极化灾难”机制的SrTiO3/LaAlO3(001)(STO/LAO)界面,我们设计一种既包含n型又包含p型界面的“三明治”结构SrTiO3/LaAlO3/SrTiO3(001)异质结.由于LAO(001)内部存在的本征电场随层数而增加,我们可以通过改变LAO的厚度来调节两边STO的能带位置
固体表面的分子自组装薄膜是自下而上构筑表面周期性纳米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对表面性质进行调控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所以自组装薄膜通常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这大大阻碍了其广泛应用。除了构建具有共价键结合的自组装薄膜的方法外,我们发现通过在表面进行分子吸附,也可以有效提高自组装薄膜的热稳定性。我们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三聚氰胺分子在 Au(111)表面
二氧化钛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光催化材料,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剧毒有机气体.研究甲醛的转化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工作讨论了甲醛在二氧化钛光催化分解的反应机理.实验确认了甲醛在无氧缺陷的二氧化钛金红石(110)面光催化分解产生一氧化碳,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甲醛在二氧化钛金红石(110)面的吸附行为和分解产生一氧化碳的反应路径.甲醛在该表面有三种典型的吸附构型,其中双配位吸
含过渡金属元素的配位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磁性,光学性质,催化性能[1],已经引起了科研者极大的兴趣。本文以二乙醇胺及衍生物为配体,通过一步法制备了六种含有不同阴离子的以锌为中心离子的配位离子液体,采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中心优先与配体中的羟基进行配位。同时对新型离子液体物理化学性质(热性质、密度、折射率、粘度、电导率)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室温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