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dered structures of the acceptor molecule TNAP on Au(111) investigated by STM and LEED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s a strong electron acceptor 11,11,12,12-tetracyanonaptho-2,6-quinodimethane(TNAP)is attractive for synthesising 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compounds.As a preparatory step we have studied the rich phase diagram of TNAP on the Au(111)surface for varying coverages and temperatures using STM and LEED.We have found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α,β,γ)depending on the coverage and post-annealing conditions.α is a 1-dimensional ordered linear structure,and β is the brickwall-like structure reported also in ref.[1].By post-annealing at 400 K,β can be converted into γ with a T-shaped arrangement of the molecules.We will discuss thes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relevant for the structures.In addition,we present first results on binary structures of TNAP with electron donating molecules both on Au(111)and thin epitaxial KCl films on Au(111).
其他文献
基于二维正六边形和Voronoi两类常用数值的模型,对不同缺陷条件下多孔金属的双轴压缩蠕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拓展基于能量法提出的Chen-Lu唯象本构模型到率相关类材料,结合表征多孔金属几何缺陷的常规参数,提出一个考虑缺陷效应的率相关本构模型,并以双轴蠕变数值结果对提出本构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和评判.
会议
选用CMAS与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EBPVD TBC),在不同服役环境下反应,实时表征相关参数,研究不同的服役环境下θ以及σl-g的改变,通过改变驱动力而改变CMAS渗入的深度,从而得到不同服役环境下CMAS的润湿性对渗入深度的影响.通过研究CMAS对热障涂层的润湿性,可为CMAS对TBC侵蚀过程及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会议
This penetration reduces the strain tolerance of the coatings and can result in premature failure.This present study focu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EB-PVD 7YSZ thermal barrie
会议
金属基底的表面粗糙度对IBAD过渡层的织构和YBCO超导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IBAD-MgO的制备对基底的表面粗糙度已有明确指标.表面平整化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抛光,电抛光,化学机械抛光[1]和溶液沉积平整化(SDP)[2].其中溶液沉积平整化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产物,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采用优化的SDP方法,即溶胶-溶液沉积平整化(SSDP),由于溶胶粒径较大,可以实现快速平整化,再使用溶液进
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自组装结构是分子与表面以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分子吸附的衬底,与分子有直接或者间接相互作用的其它分子的构型以及外部温度等因素都对分子的自组装结构具有重要影响。[1] 本项研究中,我们分别选取两种球状富勒烯分子C60和内嵌金属Gd的C82分子,在不同金属衬底上,通过分子/衬底间相互作用,调控其组装结构和电子结构。[2,3] 研究温度诱导C60分子取向结构变化[2]以及分子间
扫描隧道谱金属衬底上的半导体碳纳米管的测量帯隙长期以来被单粒子的紧束缚模型所解释(例如, Wild rer et al.Nature 391,59(1998)).光学实验进展则证实了碳纳米管的多体理论预言,说明半导体碳纳米管的本征能隙要比单粒子理论结果大出许多.最近的STS实验(Lin et al.Nature Materials 9,235(2010))则说明此前碳纳米管隧道谱测量结果与多体理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表面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认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的表面科学研究通常局限于超高真空条件下,而实际催化反应通常是在大气压或更高的压强条件下进行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压强差别。报告将首先介绍可以在几个Torr压强下工作的原位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利用该谱仪,我们可以在接近实际催化反应条件下研究重要气固界面催化反应的机理。原位实时观测电化学反应对了解
浸润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能之一,具备超亲水、超疏水性能的材料,具有防污染、防积雪、抗氧化、自清洁等性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1]。在分析和研究超亲水、超疏水表面制备和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黏附蛋白结构和多巴胺可能聚合机理[2],本文选择邻苯二酚和己二胺温和条件下聚合,修饰材料表面,制备超亲水、超疏水涂层。由于聚酚胺本身带有大量胺基和邻苯二酚基,具有和聚多巴胺相似的性能,可以与几乎所有
此前的研究表明O2分子化学吸附在Ag(110)表面的四原子中心位置上[1].因很强的分子—表面杂化,O2分子经电荷转移后形成O22-,其2 μB的磁矩被完全压制,不表现出磁性.最近,随着低温原位沉积技术的发展,O2分子可以原位沉积到低温(5K)Ag(110),制备出在该表面上“物理吸附”的O2分子.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分子吸附在表面的长桥位,表现出一个1 μB的磁性,即O2-,其自旋密度如图所
在表面上合成共价有机网格(COF)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因为这种结构将自组装中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转化为坚固的共价键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高度有序的二维COF是纳米科技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1-2].我们利用芳香醛和芳香胺的共聚合反应,通过室温下的固液界面反应以及在低压下加热的方法在HOPG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高覆盖度的表面共价有机网格,单晶区域可达到1 μm2.变换芳香胺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