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荀子哲學中“善”的起源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的“善”泛指道德伦理领域中的正面的价值。它与“恶”相对而言,指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显示公平,友爱,正义,等表现在概念上的概括。也可以说,善是跟在个人层次上损人利己,在社会上层次上的弱肉强食等现象相反的价值取向。大部分人都不否认善和恶的存在。但是在二者的起源上,则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关於善和恶的起源的理论往往与哲学家们关於人性的看法有联系。一般说来,主张人性本善的人需要解释恶的起源。主张人性悲的人则要解释善的起源。在中国,孟子以其性善论而闻名。他认为,人之变恶,是由於失去了本心。在西方,卢梭也主张人性善。他认为,社会上的不平等—社会上诸恶之根源—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人在自然状态时是平等的。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始为自己的财产而互相竞争,引起矛盾和争斗,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平等。不平等则是诸恶之首。相对而言,从自然人的天生的善进而解释社会裹的恶的产生似乎并不太困难。在很多人看来,善像一条路。人一旦偏离了这条路,就沦落为恶。这就像伊甸园裹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他们一旦出了伊甸园,就负上了不可解脱的原罪。
其他文献
“教学相长”往往被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互动提升模式,也是任何一个课堂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学就成为一种具有意向性的活动,即教师的教学行
  荀子所谓人情,或指好恶喜怒哀乐之天情,或指利得而德衰之习情。荀子人情论的理路是:由个体生命之情的任意泛滥便会导致人群社会的争夺悖乱,因此,天情(尤指好恶之情)不善,习情不
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同样是为确保现代化人才能够具有优秀的英语技能。因此,各个大学教师都应基于“生态给养”的视角
指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复述课文,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并提升他们组织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以课文为主,那么复
  对荀子人性论之性质,学界历来众说纷纭,但其中牟宗三对荀子人性论的定性深入而富有创见。从荀子对性之规定来看,其人性论无疑属于“性朴论”或“自然人性论”,但其同时又有“
  性恶论是荀子最为著名的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性恶论的逻辑构成及其内在困难,旨在证明,就一个完整的道德理论而言,只有一个由建立
毒液是许多动物的化学武器,它们或者用近3厘米长的毒牙,或者用针尖般锋利的倒钩将毒液注入猎物或天敌的肌肉组织里,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能让对方毙命.在世界最毒动物的名单中,蛇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和改革,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进行分析,构建科
目前,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受汉语作为母语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自身英语素质不高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短缺等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不
DTL系列带式输送机是专为煤矿设计的固定式带式运输设备,根据煤矿生产条件要求,按MT/T467标准设计DTL200/80/315带式输送机,依据煤矿已知条件,确定输送带速度、输送带宽度、输送带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