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市井生活透视--以清代北京茶馆为例

来源 :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之成为商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饮茶之风在中国一直以来长盛不衰.茶馆作为中国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饮茶小憩、享受品茗乐趣的好去处,而且也是北京城三教九流休闲消遣、沟通社交、资源共享的重要场所,与市民日常生活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透过茶馆,可以了解当地风俗风情、历史掌故,乃至世道的兴衰.北京的茶馆始创于元代,经过不断发展,到清代时达到鼎盛,种类繁多,星罗棋布,遍布于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以其极强的包容性吸纳了北京城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底层劳苦民众的众多人群,成为北京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一景,为窥见清代老北京市井生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和投视角.
其他文献
前门地区有资料记载的会馆就有128处之多,清时为主,明时为辅,呈现出数量多、年代早、分布集中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前门大街34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名录中的会馆史料的考察,初步对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山海关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在抢救文物、发展旅游、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现状,以山海关古城特色景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深度挖掘山海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笏园古建筑群是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范围包括十笏园及其以东、以北清代民居和
李提摩太在清末大变革之际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45年.他的一生对十九到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研究了他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赈灾和戊戌变法以及他对
如今对历史街区、历史名城的保护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比较系统的保护共识,并且通过几十年来的共同努力,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中国,伴随着社
现在颐和园公园的虎皮石围墙一圈大致有8公里长,受朝代更迭、兴修水利、自然灾害、保护不力等因素影响,颐和园的大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者说颐和园大墙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
敛巧饭习俗是北京怀柔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每年正月十六日,村中少女到各家敛收粮食和蔬菜,之后妇女们将它们做熟供全村人共食,这一习俗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为
传统美术项目闻喜花馍是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小麦的传入,与面制品相关的花馍作为一种以面为材质的手工技艺,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
樱桃沟引水石渠作为清代修建的著名引水设施之一,曾在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等皇家园林的水源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输水功能.同时,它与同在此区的寺庙及其他自然景观构
北京市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及八百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使这些建筑的到很好的保护,文物局多次组织人员对历史建筑进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