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的主要改进工作

来源 :第二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its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描述了自1988年12月兰州重郭子加速器成功地调试出第一种重离子以来,所做的一些重要的改进工作,如HIRFL800低温泵的研制,由PIC离子源改为EVR离子源后所做的工作,直通束运线的建造,高频系统电子矢量合成移相器的研制,ECR离子源一种新运行模式的建立,聚束器直接成形高压锯齿波的实现,新的ECR束运线的建造,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制等。通过这些改进和大量的常规维护工作,以及运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使HIRFL的运行效率由原理的35℅--40℅提高到70℅以上,束流强度和品质也不断得到提高,该文还对HIRFL近期改进工作和主要打算做了简要的描述。
其他文献
文章给出50HZ 80A/200V重离子扫描磁铁供电△波电源的技术指标、方案选择和研制结果。
为了提高半州重粒子加速器次级束流线(RIBLL)的次级束流强度,研究人员在现有的 线基础上进行了改造设计,设计了一个次级束流增强系统。它由一组超导螺线管和一个新的靶子系统组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利用束箔f光谱方法,我们测量到了190一400A高电离态硫离子的30多条激发谱线。这些谱线是SX一SXV离子激发能级发射的,其中7条谱线被初步确定为新观测到的谱
夏商周断代工程要求AMS〈’14〉C测年的精度达到0.3-0.5℅,并对AMS系统的工作效率及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PKUAMS的状况离此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此将对束流系统、数据获取系统、束测与电控系统
该文介绍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以及该工程建成后为中国的原子物理研究人员提供的科学机遇。
机器人运动耦合是集中驱动式机器人技术开发中一个严重的突出的问题。本文联系课题实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得出了耦合模型及解耦结论,并已用于EPR-501交流伺服电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