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可持续性:理论框架与初步应用

来源 :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建设是国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受公共物品属性和交易费用影响,生态工程自身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政策难题。可持续的生态工程应具备三个特征:综合效益大于总成本、利益相关者实际支付之和大于总成本、利益相关者对成本分摊形成一致性认同。根据不同生态工程条件满足上的差异,可以区分弱可持续生态工程与强可持续生态工程。对国家生态退耕工程进行分析发现,中央和地方责任分工明确、财政支持稳定、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完善使工程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性。我国生态建设应重视公民生态环境需求向政府行动的转化,鼓励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生态投资者,并在不同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合理分配生态建设责任。
其他文献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由于它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不引入第三组分和经济环保等优点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渗透汽化膜分离技
本文对Penicillium expansum PED-03脂肪酶的固体发酵、酶学性质及其在外消旋2-辛醇上酶法拆分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对Penicillium expansum PED-03脂肪酶的固体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碳源以麸皮为宜,氮源以豆粕为宜;麸皮/豆粕最佳质量比为1:4,最佳含水量为50%,培养温度24℃,接种量10%;发酵4天后脂肪酶活性可高达到21
  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重视,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的。传统资源经济学研究也验证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同收入水平正向相关。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收入弹
会议
  我国古代肥料技术在培肥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净化环境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文从开辟肥源技术、因地制宜施肥技术、辩证科学的肥料理论方面阐述我国古代的肥料技术。
  如果说“天人合一”彰显了传统农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化学农业文明则是“天人相分”思想的显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农业生态文明作为农业文明
  为解决“三农”现实问题,在科学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积极规划、创造性发展休闲农业,不失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在传统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
  本文利用山东省7个地市(区)207份苹果产销的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与结构方程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对苹果产销流通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
  畜禽养殖不仅为人类除提供蛋、奶、肉外,还提供肥料、动力和经济上的补助。随着农业封闭系统被打破,畜禽养殖在提供肥料和动力方面特别是肥料作用大大弱化,导致其对环境的压
  本文基于21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际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揭示社员对不同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的差异性并解释其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对多要素和单要素两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价值观念评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