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川羌族自治县志》的优缺点看第二轮修志的得与失

来源 :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wor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该志,深感其思维开阔,力求创新,汲取众多优秀志书的优长,结合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以朴实厚道的笔法,简洁流畅的志书语言,严谨丰实的建构,再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1988-2007年二十年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实地反映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并肩携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奋力改革的创业史,真实地、立体地、全方位地将北川羌族自治县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铭刻在这部厚重的史页中,并全面地反映北川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佳志。《北川羌族自治县志》深化了第二轮志书的内容,志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当然,该志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北川羌族自治县志》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也反映出第二轮修志的得与失。
其他文献
提高二轮志书编纂质量应建立承编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解决由于机构、人员变化造成的资料隐性缺失问题。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建立专家派驻机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
文章指出《厦门市志(1996-2005)》第三编《环境资源》、《石狮市志(1998-2010)》卷二《环境资源》、《北川县志(1988-2007)》第二篇《自然地理》编撰反映了新方志编撰工作者
地方志编纂如何突显地方特色,成为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邑者以志为鉴."因此,当代地方志的科学技术篇目有了特别的地位和作用.地方志的科学技术篇目介绍科技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资料是地方志书的生命,是编纂志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资料基础,就不可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因此,修志之始资料收集工作就应放在首位.笔者以《厦门市志(1996~2005)》(以下简称
时代特色是对第二轮市县志编撰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第二轮市县志时限大多在1978年至2010年之间,这个时限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最为迅速,中国社会变化最为巨大的时段,对二轮市县
本文拟从《石狮市志(1998-2010)》(评议稿)篇目设置的评议,结合实际工作中一些市县二轮志书篇目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对市县志篇目设置相对规范性之必要性的认识,提出
本文以《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为例,对该志在编修过程中创新行为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进行简单剖析,指出志书坚持的原则是“横不缺要项,竖不断主线”,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
民族志是一个内涵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实际上是关于当地民族情况综合记述的学问。从己出版的志书看,各民族情况千差万别,志书整体布局不尽一格,应当从实际出发,主要反映各民族基本情
笔者借学习《厦门市志(1996~2005)》、《石狮市志(1998~2010)》、《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三部志稿的机会,对二轮志书教育部分记述创新的方式方法做出一些探讨.建议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