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构建的思考

来源 :中国法学会,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严重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将生态补偿机制引用到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构建完善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理论及我国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的几点思考,以期促进我国矿区生态环境的有效补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之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安定。因此,积极探索完善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地预防或者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消除不稳定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提出要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罚体系,废除未成年人累犯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政策是政治的意志表现。国家的政策始终是制定法律和实施法律的重要指针。对如何理解既定的法律条款,国家的政策或特定情况下的执政党的政策为此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反思之结晶,是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必需。本文探讨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未成年犯罪人在刑罚立法上、刑罚适用上的完善,以及对未成年犯的刑罚执行的作用。
理论上对刑事政策的界定多种多样,本文所指的刑事政策是基于广义的刑事政策定义,即: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制定及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①广义的刑事政策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学界的肯定,因其提示我们预防犯罪必须将传统的刑罚惩罚政策与现代社会政策结合起来,必须在关注刑罚问题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与此同时,它也提示我们,在进
从完善现行刑事政策和实现刑事司法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角度审视刑事和解问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具有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刑事和解的法治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为实现与现行刑事法律制度相衔接,与既有刑事法观念相协调,检察权介入刑事和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应当并行,形成良胜互动,为最终刑事诉讼立法确立该制度奠定基础。本文探讨了刑罚观念的定位与检察权的创新介入,分析了刑事和解的实体问题以及检察环节刑事和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但也面临巨大的威胁。由于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在湿地保护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所以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湿地保护法。我国湿地专门立法不仅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的高涨推动我国湿地专门立法,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为我国湿地专门立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现有法律体系的支撑、地方湿地立法探索以及国外经验借鉴为我国湿地专门立法提供充分的现实依据。
本文叙述了我国发生的煤矿特大事故的近况,对特大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遏制我国煤矿特大事故多发态势的看法和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本文主要针对云南的区域现状,指出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法律缺失,建议完善相应立法,从而推进生态省的全面建设。
我国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损害农民健康,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以笔者家乡--黑龙江省农村为例,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状,论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法制的建设提出了设想,希望以此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提供新
本文首次提出并定义了"农业可再生能源"的概念;讨论了"农业可再生能源"与"农村可再生能源"概念的异同,以及"农业可再生能源"物质的"资源"属性;概要分析、介绍了中国在农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中国政府在农业可再生能源发展及管理政策、规划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农业可再生能源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系统介绍了中国中央和地方立法中与"农业可再生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剖析了中国现行立
本文想借助对环境污染众多基本问题的追问和反思来重新认识、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所在。在不断的思索和审视下,茅塞时而得以顿开,法律作为环保最为更本和有效的依据的特质渐渐显露;法律事前制约、事后纠正环境污染的纠制功能借助何种措施才能真正达成的难题也浮现出初步的轮廓。本文并未妄图针对中国的特点对症下药,只是一次对于环境污染重大问题的浅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