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谋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当煤炭矿区各项环境损失量显著上升,但各项环境损失时间序列和矿区煤炭产量时间序列存在某种协整关系时,即为上述矿区生态演化的阶段Ⅱ,因为存在协整关系,反映了人类开采煤炭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外部干扰(用矿区煤炭产量表示)将各项环境损失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力度,说明矿区生态系统还存在着自我调节机制,如果能够验证上述假设,就可以得到矿区各项环境损失和煤炭产量的影响因子,预测煤炭矿区的环境损失。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第1章,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阐述研究的基本概念,明确研究的思路,对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界定,设计出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总体上把握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现状。第3章,依据生态系统演化机理,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情况进行测度分析,提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演化机理;建立煤炭矿区环境损失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煤炭矿区环境损失进行动态仿真,对淮南矿区煤炭产量时间序列与矿区各项生态环境损失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E-G检验、列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证实了淮南矿区煤炭产量与矿区各项生态环境损失存在单项的Granger因果关系,验证了淮南煤炭矿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演化的阶段,确定了淮南矿区煤炭产量与各项环境损失的影响因子,为建立淮南矿区环境损失模型提供了依据,通过上述模型对淮南煤炭矿区可采储量与矿区各项生态环境损失的数量进行了预测。第4章,依据仿真的环境损失情况,在矿产资源权益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因地制宜的矿区生态恢复规划,利用环境资源估价方法汇总估算各项生态补偿工程的工程费用。预测了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成本。第5章,利用环境资源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生态恢复后的环境补偿效益。预测了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补偿的效益。第6章,构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形成、管理和控制机制。对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利用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相关财务分析,预测了淮南煤炭矿区社会补偿成本效益系数。本文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理论研究方面,构建了煤炭可采储量与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预测模型,创新了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测度研究。(2)对煤炭矿区生态恢复成本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市场导向下的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成本研究。这是本文对专项成本研究方法的创新所在。(3)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税的开征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计征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税的总额应是,现有征收和拨付体系下煤炭矿区可以得到的满足生态恢复总成本需要的数额。这是本文实证研究结论的创新所在。(4)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形成机制、管理机制和控制机制进行了设计,这是本文的政策创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