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配网停电管理系统的设计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网的扩大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停电管理成为电力系统中一个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必要手段。本文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提出了配网停电管理系统(Outage Management System,OMS)设计方案。该系统是以配网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基础,和客户服务中心等多个相关系统相连的开放系统,实现对停电申请业务的流程管理方式操作,对各种停电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并为停电施工或抢修作出快速指示,提高供电企业的配网管理自动化程度。
其他文献
本文对微机型母线保护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回顾。以TA饱和的影响为纲分别探讨了母线保护的发展:带比率制动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各种TA饱和检测方法、基于行波或暂态量的新型保护原理。最后,对未来微机型母线保护理论的研究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整定计算需要对故障点在线路轮流断开和发电机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进行反复求解,并求取最大最小分支系数,计算量比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特点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文中采用降阶方法,将发电机节点和故障相关节点作为保留节点,对网络进行化简,从而减少求解网络节点方程的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当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只要对降阶后的矩阵进行修正即可。针对复杂故障,本文采用了基于叠加原理的计算方法
文献以单相变压器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利用等效瞬时电感变化特性判别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算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对于三相变压器不同接线方式,尤其是Y/Δ接线方式下等效瞬时电感的计算问题,目前还未见相关文献研究,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对利用等效瞬时电感变化特性判别变压器励磁涌流算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针对变压器Δ侧绕组内部环流对等效瞬时电感计算结果影响大,
谐振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故障特征复杂多变,由此产生的各种选线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即有效域,确定选线方法的有效域是多种方法智能融合的前提条件。为实现这一目的,提出应用粗糙集(RS)理论对故障样本集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确定选线方法的有效域。该方法以决策表为主要工具,对故障样本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冗余信息进行知识约减,最终获得故障信号特征与选线方法之间的决策规则。现场实际故障录波数据证
根据现有操作票系统大多为给某一具体单位单独开发的专用系统,在通用性、用户可维护性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并且还有重复开发程度高,资源浪费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组件技术开发通用操作票的思想,将整个系统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大的组件,又利用包容与聚合方法将各个细小的功能以组件对象的形式添加到相应的三个大组件中,由于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给维护和升级带来了方便,也减少了由于系统重复开发而带来的资源浪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新的电压等级逐渐问世,在电力系统中出现了高低压电磁环网。电磁环网的存在造成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使得220kV母线短路电流接近甚至超过了断路器额定短路电流。解开电磁环网运行是降低短路电流水平的有效措施,但是解环方案的选择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点,本文开发了电磁环网解环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综合评判方法,构造了判断电磁环网解环方案优劣的
10kV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一般采用均方根电流法,但此方法按照变压器额定容量分配10kV母线出口处的电流,而实际上各变压器所带负荷的比例往往偏离各变压器额定容量之比,且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波动。故线损实际值与按均方根电流计算的理论值间必存在着偏差。本文即针对不同结构的电网对此偏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WebGIS系统开发中经常遇到空间数据量大、网络传输慢、服务器过载等一系列的瓶颈问题。文章从WebGIS系统实现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构造方法、实现形式等多方面问题的分析比较,详细研究系统瓶颈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多种解决的措施。最后以基于WebGIS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为具体实例,详细说明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具体功能实现,重点说明对WebGIS系统瓶颈问题解决技术的应用。实际使用
通过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配电网的故障诊断,不但可以在故障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对配电网进行故障诊断,而且通过粗糙集理论简化了神经网络结构,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故障诊断的效率。
本文针对目前供电企业缺陷管理中随意性、盲目性和分散性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微机化闭环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简化了管理流程,保证了各部门的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了缺陷管理全过程信息的电子化传递,使设备缺陷能更快速有效地得到彻底处理,工作人员可以便捷及时地了解到设备的健康状况。同时结合GIS的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对缺陷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如检修缺陷时给检修人员提供一条最佳抢修路径参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