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手术全流程管理中的伦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安全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永恒关注点,如何保障患者在医院安全就医,是各级医院各级管理者所关心的.作为外科主要治疗方式的手术,因其具有对患者的损伤性、技术的复杂性以及治疗过程和结果的风险性等特征,而备受各级医院从事医务管理或者医疗质量控制的管理者关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打破部门管理壁垒,通过手术项目管理,对患者自入院决定接受手术治疗至手术完成出院的整个围手术期进行全流程管理,并将伦理理念运用至日常管理之中.
其他文献
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线,是衡量医院服务态度好坏和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窗口,也是医疗纠纷最易发生的地方.医生对急诊病人必须快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否则将会危及病人生命.由于病情危重复杂,快速准确诊断和处理常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病人、家属和医生之间有时因看法不一致而引发医疗纠纷.
医疗决策即医务人员在不同的诊治方案中或在利益冲突的境遇下最终选择什么样的诊治方案,不仅关涉着患者的利益也关涉着医务人员自身的利益.尤其在医患双方之间或一方自身的不同利益之间发生冲突之时,医务人员依据不同的法律伦理原则、规范会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结果,并引起不同利益主体的非议,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和谐,使医务人员处于利益博弈、左右为难的境地.
伦理等价原则是神经伦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唯一的伦理原则,为解决神经干预中最具争议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但它完全不必建基于延展心智论题,从而陷入理论争议的漩涡.认知与环境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技术和环境都是负载价值的,这是伦理等价原则不断完善的重要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成型的EPP3(弱型),成为了神经干预道德合理性分析的强而有力工具.
临床实践中,许多医生会遭遇病人需求与医学规则、医生价值观与病人价值观、重医学技术与病人难以沟通之间的现实困境.儒家经权观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方法论,强调的是在不能背离纲常原则的前提下,不拘泥形式以求得在现实的合宜性.诚然,儒学语境中的经权观为医学者处理两难困境提供了一种实现情理交融、通情达理的理性方法.在历史上,诸多医家正是继承了儒学在普遍的道德原理(经)与具体的道德实践(权)之间保持适当张
医学伦理学作为正式的学科,最初从西方引入,由于在学科体系上有现成的理论效仿对象——西方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其理论发展的困境.早在1979年,美国当代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H.Tristram Engelhardt)首次访问中国时,曾敏锐的观察到,中国的医学伦理学缺乏对道德判断、观念和实践进行严格的概念上和分析性的哲学追究.在其旅行报告中.他概括道:“他们缺乏一种批评和辩
"Burnout Docto-燃竭医生”是一个新名词。有很多文献将其翻译为“过度劳累”、“疲劳”或“倦怠”的医生,解释上侧重于“身体机能”层面,而在此处的“燃竭医生”既包含身体机能层面的疲劳,也包含“心理”层面的消耗,更能反映其身心灵皆精疲力竭的立体意义,也更能反映当下社会中国医生的生存现状。本文试从“燃竭医生”现象出发,探寻其中本质,并谈谈笔者对此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上海是中国较早开展生命伦理研究和实践的城市之一.多年来富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府在伦理监管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推进了上海医学伦理工作的开展.
基于当前的医患关系及医疗社会情况,医患之间的沟通互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群众看病扎堆大医院,导致医院超负荷接诊,医患互动沟通条件限制.本文主要从通过分析现阶段医生和患者的互动,提出多样化的沟通互动模式,拓展沟通范围,实时收集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给出建议,受理患者投诉并予以反馈,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士压力源以及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水平,提升护士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护士共34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士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原因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观察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的压力应对方式情况.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的压力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优于管理前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了护士积极应对方
健康是人的基本人权,医务人员同样应享有健康权.通过收集H医院近年来2421名在职在岗的医务人员例行健康体检资料发现:医务人员的主要疾病谱为肾结石、高脂血症、脂肪肝、乳腺增生、宫颈疾病(含宫颈炎、糜烂、纳氏囊肿)、阴道炎、高血压、糖尿病、过敏、乙肝阳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其中以肾结石、乳腺增生人数最多,患病率最高.结论是医务人员患病和/或阳性结果率很高,要对医务人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警惕,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