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和施氮模式对高产小麦根系生长及其地上部关系的影响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黄淮高产冬麦区不同灌水和施氮模式对根系发育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影响,2012-2013年以高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郑州(113°38′E, 34°47′N)和温县(112°99′E,34°92′N)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灌水(2水)和施氮(4个氨水平)的两因子裂区试验,灌水分别为自然条件下不灌水(W0)和灌2水(W2,拔节水+孕穗水),氮肥分别为0kg/hm2(N0)、180 kg/hm2(N180)、240 kg/hm2 (N240)和300 kg/hm2 (N300).研究结果表明,水氮运筹显著影响小麦产量,郑州和温县不同水氮处理间产量分别在2504kg/hm2-7190 kg/hm2和3711 kg/hm2-6859 kg/hm2范围内.其中,灌水较不灌水分别增加105.4%和23.5%.施氮对产量的影响因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差异:不灌水条件下,以N180产量最高,分别为4001 kg/hm2和5688 kg/hm2,分别较N0处理增产94.7%和53.3%%;在灌2水条件下,以N240产量最高,分别达7190kg/hm2和6859 kg/hm2,较N0处理分别增产143.6%和23.5%%.大田条件下,0-100cm土层内根重密度(RWDv)分别为39.75 kg/hm2-113.83kg/hm2(郑州)和53.90 kg/hm2-114.56 kg/hm2(温县),其中0-40 cm的RWDv占较大比例,在72.8%-87.4%之间.对根重密度(RWDv)的方差分析表明,灌水和施氮对RWDv的影响达显著(郑州)或极显著水平(温县),而水氮互作的影响在两点均未达显著水平.灌水增加RWDv,在拔节、开花和成熟期,W2处理RWDv较W0处理分别增加52.5%、46.6%、73.9%(郑州)和29.4%、27.2%、41.9%(温县).RWDv的增加与土壤含水量(SWC)有密切关系,发现灌水处理SWC分别增加30.9%、14.0%、11.8%(郑州)和8.4%、10.4%、6.3%(温县).从不同土层看,灌水增加下层的RWDv,在开花期,灌水处理60-80cm和80-100cm的SWC较不灌水处理分别增加25.8%、14.2%(郑州)和13.9%、13.0%(温县),而0-40cm仅增加5.2%和5.6%.灌水降低根冠比(R/S),W2根冠比较W0分别降低25.4%和21.1%(各生育时期平均值).施氮对RWDv的影响因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明显差异:在不灌水下以N0处理最大,较施氮处理分别增加22.8%(郑州)和17.2%(温县).但在灌水条件下,RWDv以N180处理最大,较N0和N300平均增加14.0%、29.0%(郑州)和6.1%、59.6(温县).不同土层间,施氮减少土壤下层(80-100cm)的RWDv,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平均)下层RWDv分别减少66.5%(郑州)和31.6%(温县).施氮降低根冠比,N180、N240、N300较N0分别减少28.6%、49.5%、62.6%(郑州)和22.0%、35.1%、50.8%(温县).在本试验条件下,W2N240和W2N 180分别获得了最高产量和RWDv.相关分析表明,郑州点产量与拔节期20-40 cm、40-60 cm和成熟期40-60 cm根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拔节期60-80 cm、80-100 cm和开花期80-100 cm呈显著负相关,产量组成与RWDv也密切相关,尤其是千粒重在生育后期与多数土层显著负相关,温县也表现出相似的相关性,但密切度低于郑州.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共有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然而,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着许多难题.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土地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水稻生产上,特别是插秧前后,劳动力短缺、用工费用增大;同类除草剂的长期使用,导致抗性难治杂草种群上升,除草剂施用次数增加;农药的盲目使用,则导致除草剂药害案例增加、环境污染加重.为此,最近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政策,鼓励和扶植土地规模化和种植机械化,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which originates from China, is an important cereal and fodder crop in Eurasia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zones.Foxtail mille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food crops and
The 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quinclorac is a new class of highly selective auxin herbicide and used by both, pre and post transplaming and direct-seeded rice.In the present study, different concentrat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is cultivated around the world for human and animal consumption.There is no suitable herbicide available for weed control in foxtail millet fields during the post-e
由于CO2的肥效作用,未来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促进作用,这会提高小麦的生物量及产量.但未来气候变化后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等)的发生频率将增加,作物在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后本身抵抗气象灾害的能力是否有变化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我们在开放式大气CO2富集系统中(Free Air CO2Enrichment,FACE)中开展冬小麦适应干旱能力研究.在FACE系统中开展盆栽水分试
本研究针对东北春麦区小麦生长情况,在哈尔滨、绥化、嫩江、呼玛、牙克石等地设立监测点,建立具有一定覆盖面和代表性的小麦综合监测网络,运用收集整理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本地化参数校正,建立相应的模型运行数据库,对各个监测点2010~2013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以了解WOFOST模型在东北春麦区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运用校正过WOFOST模型对各监测点春小麦各生育期需要的天数、
本研究旨在探讨较高磷地力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群体冠层分布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1-2013年度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进行,采用小区试验,小区面积15m2,3次重复.设置5个施磷水平,分别为P0(不施磷)、P1(纯P2O5150kg·ha-1)、P2(纯P2O5225kg·ha-1)、P3(纯P2O5300kg·h
于2012-2013年度小麦生长季,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青岛市农业科学院城阳试验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S)、水分(W)、肥料(N)三因素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量前期以传统灌溉和施肥处理较高,自抽穗期后差异减小,成熟期以S1W1N2处理最高.优化施肥处理后期追肥对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SPAD值有明显作用,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全国夏粮产量数据,我省今年夏粮总产比去年增产9亿斤.其中,单产每公顷6052.2公斤(每亩403.48公斤),播种面积3741.4千公顷,由于减少棉花面积增加了小麦面积比2013年增加了67.1千公顷;总产2264.4万吨.总产单产再创历史纪录.多年的经验证明播种质量是创高产的基础。今后要进一步在整地播种技术和农机农艺结合上下工夫,以提高播种质量、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为研究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农田2m土体周年水分变化规律,在大田条件下,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内2m土体水分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季属于利用消耗期,土壤水库被"腾空";玉米季属于蓄水增墒期,被"腾空"的土体水库逐渐得到补充,上下季实现了亏盈平衡.小麦收获期是土壤储水的低谷,150-200cm土层含水量仍达16%以上,2m土体仍有存水367.5-427.3mm,表明小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