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与X线联合评价交通静脉在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意义

来源 :第三届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委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彩超与x线静脉造影联合评价下肢静脉性溃疡中交通静脉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静脉性溃疡者20例,术前均行彩超和X线静脉造影(顺行或和逆行)检查,观察下肢交通静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表现。 结果:20例静脉性溃疡者中,X线静脉造影发现交通静脉102条,彩超均能在相应部位探及。其中,有逆向血流者29条,直径2mm-4mm者19条,大于等于5mm者10条;无逆向血流者73条,直径小于2mm者64条。 结论:下肢静脉性溃疡者术前联合行彩超与x线静脉造影,能全面且准确地评价交通静脉,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他文献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研究光滑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为发现和研究新的耐药相关基因及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比较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比较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蛋白质组的差异。结果:发现12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8种在耐药株中表达上调,4种在敏感株中表达上调。这些差异蛋白质属于能量代谢相关酶类、应激反应蛋白质及大分子合成相关蛋白质等。结论:能量代谢相关酶类、应激反应蛋白质及大分子合成相关蛋白质等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是一种直接来源于患者的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的测量,由此得到的数据可以从患者角度提供有关治疗效果的证据,本文综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在癌症中应用PRO的具体行动,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滤泡淋巴瘤,转移结直肠癌、头颈部癌症手术、肿瘤学不良事件报告、癌症临床试验中依从性、抗癌药物审批、放射肿瘤反应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系。
目前中医现代化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中医理念与现代中医缺乏先进适用技术的矛盾。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科学技术现代化,现阶段的重点是传统中医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建设具有现代水平的中医基础医学研究平台,是中医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生物医学工程在这方面既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又面临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为观察醋调吴茱萸敷贴涌泉穴辅助治疗心因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将60例心因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0.00%,对照组56.70%。表明醋调吴茱萸敷贴涌泉穴辅助治疗心因性失眠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更年期(现称围绝经期),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如潮热、出汗、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症状,即更年期综合征,而失眠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常见病证之一,Pan等报道,失眠在更年期综合征中发生率高达42%~50.3%。它正严重影响着女性生理、心理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自05年12月~08年11月间以黄连阿胶汤化裁治疗更年期失眠40例取得了
失眠,古代文献记载谓之“不寐”,目前对于失眠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论研究;②辨证分型研究;③单味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④方药治疗失眠的研究;⑤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⑥其它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失眠的各个方面进行理论或临床研究,研究思路不尽相同,现对近年来失眠的中医研究现状作一探讨,力争对失眠的研究现状有新的认识,并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尽早使
颈腰椎增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且疗效欠佳并严重影响人类和日常生活。该病的病因复杂,病程长,症状不典型,难以诊断。颈腰椎骨质增生疾病是有内外因素,如各种外伤,脊椎发育不良,长期多量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及合理体平衡改变,主要是百里海密合理体和塞吾达合力体的异常改变等因素所致异常体液质局部沉着,骨膜,骨体受伤部位的组织再生,最后可导致软骨增生及钙化。本文结合颈腰椎骨质增生疾病的发病机理,就其药物治疗
该院理疗科与皮肤科自2008年起对28例临床疗效不显的白癜风病人进行了维吾尔医与按摩并用治疗,其中痊愈为3例(10.71%);显效占21例(75%);有效为3例(10.71%);无效为1例(3.57%),总有效率为96.43%,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超声与X线联合导引下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57例,术后彩超评价闭合成功率,并观察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月内闭合成功率为100%,6月内2例再通,12月4例再通,但症状无加重;术中0~Ⅰ级疼痛32例,Ⅱ级20例,Ⅲ级5例;并发症主要皮肤牵拉感、麻木感等。结论:超声与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1960年由Contorni首先报道了与同侧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有关的椎动脉血液逆流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现象,1961年Reivivch等报道2例因左椎动脉血流逆流而出现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同年Fisher首次在文献中采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Steal Syndrome)”一词,用于描述因患侧手臂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