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怒江流域傈僳族舞蹈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傈僳族舞蹈因地区不同而不同,17世纪时的傈僳族人还处于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以模拟各种动物为主,在后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慢慢傈僳族形成了独具风格特色,形式多样化的民族风俗文化。傈僳族舞蹈以人的主观情感通过人体内在本能的自然表现形态,以美的线条、韵味,辅以美的音乐,美的服饰,来表达人们内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作为反映人们现实中生活、劳作、孕育、抒发情感的手段。
  【关键词】傈僳族舞蹈;古氐羌人;象形舞;自娱性舞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傈僳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积累和发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带着原始气息,质朴诱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傈僳族地区的变化日新月异,自身民族文化价值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人们对于远古洪荒时代的认识,通常是靠古代人类留下来的石器和青铜等考古材料来进行考证研究,而探求洪荒时代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大多是从神话传说、谚语、诗歌、史诗等当中得到一些反映和了解。
  傈僳族的《创世纪》、《天、人的形成》、《石月亮》、《尼莫祭歌》等史诗与神话传说反映了傈僳族的形成过程。使我们看出他们的先民是经历了洪荒原始时代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要追溯的傈僳族灿烂文化的源头。
  史书文献《南诏野史》(下卷)记述:“栗粟,衣麻拨氊,岩居穴处,利刀毒矢,刻不离身”,“尤善弩;每令其妇负小木盾前行,自后射之,中盾而不伤妇,从此制服西番”。文献可见傈僳族的勇敢机智,并且曾打败过西番的统治者。居于蒗蕖,亦即今天云南永宁县当瓦、知甸等地方的傈僳族,在崇祯年间,处于地方封建土司的奴役之下。清时,傈僳族人民居住的地域,分属四川的西昌府,云南的丽江府、大理府、楚雄府、永昌府、永北直隶厅和武定直隶州。属于怒江、澜沧江北域和泸水地区的傈僳族,则分别受维西土千总和六库的段氏土司所统治。因散居地域辽阔,同汉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藏族、怒族、独龙族、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等民族交错而居,有的同居一个寨子,共同生产生活。
  正因与很多民族共同生存、共同繁衍,与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汇、相互学习、相互受影响,今天的傈僳族文化得以更加更快的发展,向世人们展示了五彩斑斓的傈僳族文化。
  二、源于生活显现傈僳族舞蹈雏形
  傈僳族的诗歌常常与舞蹈同时进行,对歌同时伴以徐徐的舞步。舞蹈各地也有不同,怒江地区的舞蹈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瓜克克”,意即欢乐的大跳,通常在夜晚,男女老少手牵手,围成一大圈,一步一跺脚,吼一声地跳着。另一种是“迁哦”,意即整齐的跳,男女在一起,整齐轻盈地挪动步伐,慢慢地跳。有围成圈的,弹“起奔”(一种四弦琵琶)或吹竹笛者,站在中间;有排成行的,则男女各一边,男进女退。不同的舞蹈舞步和音乐,反映了不同的舞蹈形象,有仿各种生产、生活动作的挖地舞、播小米舞、烧栗炭舞和打籼米舞,还有淘金舞、射击舞、姑娘收麻团舞、砸核桃舞、拍手舞、脚跟相碰舞和“老辈子舞”等。
  傈僳族的舞蹈大多都是自己边舞边弹奏或吹短笛、竖笛为舞蹈伴奏,有的就只用跺脚声为舞蹈节奏。傈僳族舞蹈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模仿动物行动的舞蹈,如鸟王舞、鸡吃食舞、猴抓虱舞,趣味、幽默、诙谐;二是生产生活舞,傈僳族人民将生活中的动作姿态,如收小米、开火山、狩猎、洗衣等赋予艺术的韵味,表演起来活泼多变,热情奔放;三是表现战斗的舞,这种舞蹈表现勇猛无畏的精神,体现了男子的阳刚之美。傈僳族舞蹈其步法轻盈简单,可是变化多端花样性强。脚步步法变化主要有点地、刨地、三步一停、三步一提、三步一蹲、左右跺脚、双跺脚、双人钩脚、跳撩、转撩等等形式各异。舞蹈形式也较为丰富。
  (一)生产舞
  傈僳族生产舞来源于他们生活所处的环境,生产舞基本动作为半弯腰状态,膝盖稍弯而有力,因为傈僳族所处地势都是在一定角度的斜坡,所以脚下必须站稳,脚步有力而不机械,生产舞动作都是以生产中的易见的拨草、砍树枝、播种、挖地、填土、收包谷、背包谷等动作完成的。开始舞蹈体态都在半弯腰,膝盖稍弯状态,脚步是两步一撩,做两次,再接5拍子和7拍子的脚步各兩次,手势先是拨草动作,重复以上节拍两遍,在换砍树枝手势,手势在节拍重拍砍下,接着换挖地、播种等动作,最后丰收时身体直立,脚步踩着同样的节奏,手势跟着节奏的快慢(重拍摘)摘下果实往自己背着的篮子里扔。
  (二)迁哦舞
  迁哦舞是众多傈僳族舞蹈中广为人知的一种自娱性极强的舞蹈。迁哦舞的步法也是很多傈僳族舞蹈发展的基础。傈僳族舞蹈基本动律都在于腳步点地和撩脚的变化,有时候一点一撩,有时却点多次撩多次,这就看舞者弹奏的乐曲,基本体态为直立稍仰,双膝放松、脚步轻盈稳健。
  (三)刮克舞
  刮克也是从迁哦舞步变化的一种休闲时人们极为爱跳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其舞蹈动作和基本舞蹈体态都是迁哦舞舞步一样,只是在迁哦舞舞步上加以改进,发展了提脚、钩脚和抬脚。舞蹈基本动律都在于点地和撩脚的变化,加上男女钩脚,有时候一点一撩,有时却点多次撩多次,这就看舞者弹奏的乐曲,基本体态为直立稍仰,双膝放松、脚步轻盈稳健。
  三、结束语
  热爱生活,爱好艺术的傈僳族人民,把诗、歌、舞蹈紧紧的结合在一起,边歌边舞,傈僳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创作了反映他们的历史、生活、情感、意志和意愿的很多艺术佳作。傈僳族音乐简明朴实、平易近人;音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舞蹈表现较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规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场合、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族民间文化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高亢、悠长的歌、那矫健、风趣的舞也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一支奇葩。
  作者简介:孔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舞队队长,国家三级演员。
其他文献
一、设计思想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绘画游戏》,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摘要】钢琴课是我国高职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课的教学,应做到课程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无论是在教學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要选择好的形式和方法,以便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如不然,则会阻碍教学进步。在高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钢琴课教育内容还很单一且陈旧,教学模式传统,落后时代需求等,制约了学生在钢琴课程的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磨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呢?我们看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外部发展环境与内在课程体系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信息技术教
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实施以来,重庆实现了该工程的全覆盖。据介绍,重庆黔江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特别是光盘资源教学有效弥补教师自身不
陈锦,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副社长。计算机应用高级工程师。曾获全国教育统计信息先进个人、北京市教育局机关“十佳”个人等称号。    初次接触计算机是在1980年。那时我上大二,参加了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计算机语言选修课程班。记得当时那台机器竟然有半间屋子那么大,叫“DJS130”,编程语言使用Basic,存储介质是在纸带上打孔。尽管当时这个“大块头”只能用来拆解素数或打印信封,我却对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北星学校,辽宁 鞍山 114031)  【摘要】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好的乐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及其表现音乐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乐感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提出了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乐感;乐感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乐感,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中对其的解释是“乐感也称音
【摘要】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中职学生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中职音乐教育的重点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等策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
电子教案是同轨教师资源共享的产物,与以往教师手写教案相比,电子教案既便于教师学习同轨教师的长处,查找自己的不足,优势互补,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因此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生搬硬套他人的电子教案,甚至直接拷贝同轨教师的教案,打印好后束之高阁,不再与之“会面”。仅仅把电子教案当做应付学校检查的“挡箭牌”,使电子教案浮于表层,偏离了应有的发展轨道。千篇一律的电子教案使这些教师
寒假前,我的QQ邮箱收到班上小军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这样的:老师,我这次考试是58分,不知道什么原因,周围的同学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我学习不好,不和我玩了。我好孤独,我真的太讨厌考试了!  看了这封信,我的心不由地往下一沉。小军是我班上的特殊儿童,个子比同龄孩子矮一截,头上长着枯黄的头发。在食堂吃饭时,他的饭量只是同学的一半。无论体力还是智力,小军都不及同龄的孩子。有一次,小军母亲哭着来找我,
专家讲评  在中小学电脑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教育性指的是主题和选题的问题,实践性指的是主体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创新性指的是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问题。从作品载体形态的角度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体现在作品的构思、设计过程之中。只有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艺术表现力,才可能创造出教育性、实践性、创新性、艺术性皆优的佳品。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每个项目的特点都很突出,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