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田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来源 :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s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田软海绵酸是腹泻性贝毒素(DSP)的主要致病因子,其藻源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引发的中毒事件最多,危害最大,引起的中毒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下腹疼痛等,还是潜在的致癌因子,而我国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较合适于现场使用的软海绵酸检测方法,因此研制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海产品中大田软海绵酸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运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OA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进行纯化和特性研究,为建立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试剂条的研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试验制备了抗OA的单克隆抗体,用该抗体初步建立了海产品中OA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高,能用于检测海产品中的OA检测,单抗与其他几种OA的同系物蛤毒素、虾夷扇贝毒素、大环内酯贝毒素等腹泻性贝毒素没有交叉反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高。
其他文献
栉江珧是广泛分布于温、热带近海海域的大型深水双壳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翼形亚纲、贻贝目、江珧科,江珧属,经济价值很高。贝类的酶切位点往往具有较高的突变率,这将导致无效等位基因频率大大提高,从而出现根据一个个体的微卫星序列设计的引物可能无法在其他个体中扩增出条带的现象。由此,贝类多态位点的筛选效率相对较低,多态性引物的获得往往需要设计大量引物进行筛选。微卫星的多态性体现在微卫星核心序列重复
条石鲷隶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为温热带近海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和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条石鲷幼鱼在不同温度下的代谢率、排泄率以及窒息点的变化,旨在探讨温度对条石鲷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是研究鱼类能量代谢及其收支的重要环节,也可为鱼类养殖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凡纳滨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能在盐度40以下的水域中正常生长,生长快,抗病力较强,已成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品种。本试验主要根据我国内陆不同养殖水体的水质类型,采用L49(78)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探讨Ca2+、Mg2+、盐度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生长速度及虾体风味影响的相对独立作用,分别确定三因子最佳含量,采用L8(27)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探讨Ca2+、Mg2+、盐度间交互
银鲳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鲳科,鲳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集群性鱼类,侧囊是鲳亚目鱼类的特有结构,鲳亚目各科的食道侧囊形态与构造是其分类依据之一。本研究对饥饿期间银鲳幼鱼侧囊形态和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旨在为该鱼苗种培育及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也为我国鱼类饥饿研究积累资料。结合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饥饿时银鲳幼鱼大量消耗侧囊上的组织,使侧囊的黏膜层组织结构变薄,乳突表面出现收缩、凹凸不平和破损现象,并
大菱鲆属于鲆科、菱鲆属,繁殖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营养,满足其营养需求,不仅可以提高其产卵量及产卵次数,同时对其卵子质量也会有积极作用。发展大菱鲆亲鱼营养,对大菱鲆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迄今为止,未见维生素A对大菱鲆亲鱼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探讨了维生素A对大菱鲆亲鱼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大菱鲆亲鱼配合饲料的合理配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阐明:在亲鱼配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可以显著改善亲鱼
本研究利用地下海水进行了鼠尾藻人工育苗,对鼠尾藻幼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探索,对在完全可控的实验条件下如何获得较大规格苗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阐明:能够在短期内获得30cm以上鼠尾藻幼苗,就可以实现人工苗筏式养殖的产业化。利用地下海水进行鼠尾藻幼苗培育,是一条新的幼苗培育途径,也是能够实现幼苗规格短期内达到30cm的一个手段。结合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技术改良,利用地下海水进行鼠尾藻幼苗培育,完全可以
养殖水环境中的pH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代谢机能,而且还可影响水中氨氮、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从而间接影响水体中生物的生长与存活,在循环水养殖中pH的控制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用NaHC03、NaOH和Na2C03三种碱性试剂,分别采用“一次性”、“分次”和“连续”3种添加方式,对循环养殖系统的水样进行滴定比较实验,旨在找出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pH调节的有效试剂、最适添加量以
凡纳滨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能在盐度40以下的水域中正常生长,生长快,抗病力较强,已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品种。本试验主要根据我国内陆不同养殖水体的水质类型,采用L49(78)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探讨Ca2、Mg2+、盐度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生长速度及虾体风味影响的相对独立作用,分别确定三因子最佳含量,采用L8(27)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探讨Ca2+、Mg2+、盐度间交互作用
酚氧化酶,又称多酚氧化酶或酪氨酸酶,它分布很广,在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中都有存在。研究发现,该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而虾褐变的主要原因是多酚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催化体内的L-多巴和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色素和其他发色基团,进一步氧化形成黑色素物质,因此对PPO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管鞭虾为原料,研究其PPO的提取方法和最佳提取条件,以及PPO在中华管鞭虾的分布
本研究从健康大黄鱼肠道内分离筛选出一株对病原性弧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候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抗菌谱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胞外产物抑菌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拮抗菌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拮抗病原菌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对1株芽孢杆菌的胞外产物抑制2株病原弧菌的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X77菌株的胞外产物对2株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的培养时间为12h和24h;当pH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