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2+、Mg2+、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

来源 :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32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纳滨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能在盐度40以下的水域中正常生长,生长快,抗病力较强,已成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品种。本试验主要根据我国内陆不同养殖水体的水质类型,采用L49(78)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探讨Ca2+、Mg2+、盐度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生长速度及虾体风味影响的相对独立作用,分别确定三因子最佳含量,采用L8(27)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探讨Ca2+、Mg2+、盐度间交互作用是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虾体风味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得出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虾体风味最好时的水体盐度和Ca2、Mg2含量,为内陆大规模养殖凡纳滨对虾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湖北省荆州市某蛋鸭场鸭出血性卵巢炎疫病防控工作为例,介绍了近年在我国各地鸭群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发病鸭群主要为产蛋的肉种鸭群和蛋鸭群,育成鸭和雏鸭也可发病.产蛋鸭发病临床症状为采食量和产蛋量急剧下降,病鸭拉绿色粪便,部分病鸭瘫痪,少量病鸭死亡.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初步确定该病的病原为黄病毒.在鸭场周围有疫情发生时,不可盲目用药,特别不可长期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可定期进行保健用药,限于部分中
本试验采用448只1日龄AA肉公雏,以无机铁源(FeSO4·7H2O)作为标准,研究肉仔鸡饲喂酪蛋白-葡萄糖基础饲粮对有机铁源-百乐铁(Alltech,Nicholasville,KY)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方法采用2×3+1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肉仔鸡按体重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8只鸡,各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铁的基础饲粮(铁含量4.56 mg/kg,对照组)和在基础饲
为了探索湛江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养殖的可持续性,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对湛江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开展调查。文章从不同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对应的养殖种类、凡纳滨对虾养殖场2009年盈亏情况、湛江市各县市区养殖模式分布图等方面进行探讨,选取了与凡纳滨对虾养殖调查相对应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一些指标来探究湛江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阐明对虾对湛江的带动作用和养殖模式的
罗氏沼虾自1976年引入我国以来,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虾类养殖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EST-SSR和G-SSR标记都涉及对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含SSR序列的筛选、引物的设计及筛选。目前国内外只在罗氏沼虾G-SSR方面做过研究,而未见EST-SSR标记的研究报道。故本试验只根据NCBI公布的罗氏沼虾基因组序列,通过序列的重新筛选与处理、引物设计、PCR及电泳检测等步骤开发新的罗氏沼虾G-SSR标记,同时
21世纪初,石斑鱼类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石斑鱼的人工繁育与育苗也面临着一些如受精卵质量差、稚幼鱼互相残杀、病害等问题。将杂交及选育等遗传育种技术应用于石斑鱼中,希望可以达到改良种质的目的。笔者2011年在对七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杂交试验中就是利用七带石斑鱼耐低温能力强,云纹石斑鱼具有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将其杂交,期望得到生长速度快、耐低温的继承双亲优势的
大黄鱼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花鱼,为暖水性鱼类,主要产于我国福建、浙江沿海。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过度捕捞,大黄鱼野生资源已经濒临枯竭。本研究通过“人工催产、随机交配”的方式构建了3个混合繁育的大黄鱼群体,在子代养殖到13、20月龄时取样,利用6-7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进行亲子鉴定,并分析了每个亲本和交配组合的繁殖贡献率情况,以期为大黄鱼良种选育繁育、放流增殖等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星斑川鲽、圆斑星鲽、条斑星鲽和大菱鲆都属鲽形目、鲽科鱼类,分别属于川鲽属、星鲽属和菱鲆属3个不同的属。2007年作者在进行星斑川鲽人工育苗生产的同时,对上述种类开展了杂交试验研究,本研究报道杂交育苗的初步研究结果。研究阐明: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不能获得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体;星斑川鲽♀与条斑星鲽♂和圆斑星鲽♂杂交可以获得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体,星斑川鲽♀×条斑星鲽♂受精率较高,但孵化率极低,星斑川鲽♀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由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具有模板需要量少、多态性丰富、实验成本低、操作简单、实验稳定性较高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在许多水生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在贝类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首次采用ISSR分子标记
栉江珧是广泛分布于温、热带近海海域的大型深水双壳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翼形亚纲、贻贝目、江珧科,江珧属,经济价值很高。贝类的酶切位点往往具有较高的突变率,这将导致无效等位基因频率大大提高,从而出现根据一个个体的微卫星序列设计的引物可能无法在其他个体中扩增出条带的现象。由此,贝类多态位点的筛选效率相对较低,多态性引物的获得往往需要设计大量引物进行筛选。微卫星的多态性体现在微卫星核心序列重复
条石鲷隶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为温热带近海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和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条石鲷幼鱼在不同温度下的代谢率、排泄率以及窒息点的变化,旨在探讨温度对条石鲷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是研究鱼类能量代谢及其收支的重要环节,也可为鱼类养殖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