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下保护层开采上覆煤层裂隙演化规律

来源 :第四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郭庄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钻孔电视和分段注水试验对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裂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裂隙倾角、宽度、钻孔深度—裂隙数量、宽度进行了数字化分析,并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裂隙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与相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裂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发育,裂隙数量上升,且增加的裂隙以小角度、小宽度为主;上覆煤层裂隙数量与裂隙宽度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呈“波浪”型变化。
其他文献
在室内腐蚀环境下开展了预应力锚筋的加速腐蚀试验与腐蚀试件材料性能试验,基于试验成果分析了腐蚀PH值、时间、应力水平、供氧水平等因素对预应力筋材腐蚀外观、单位长度腐蚀量以及力学性能损失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与预应力锚筋的腐蚀及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1)腐蚀时间越长,筋材腐蚀程度越严重。(2)酸性液浸泡后筋材腐蚀程度明显,且酸性腐蚀液PH值越小,筋材腐蚀程度越高;而碱性溶
筑坝堆石料是含有初始微裂缝的岩石材料。根据岩石亚临界裂缝扩展理论,微裂缝的扩展导致了堆石颗粒的破碎。借鉴Oldecop和Alonso等提出的关于堆石料长期变形特性微观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堆石裂缝的扩展规律,探讨裂缝面上的应力、颗粒及所含裂缝的几何特征、相对湿度等因素对应力强度因子、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裂缝长度与颗粒半径之比α与裂缝面上应力*iσ是影响裂缝扩展的主要因素,初始裂缝越长、
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以及裂隙演化规律对于矿井水、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对余吾煤业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余吾煤业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垮落带高度为32.6m,裂隙带高度为64.6m;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形成变形盆地,且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向前移动;水平方向上,岩层最大下沉量位于采空区中心位置,随着远离中心而逐渐减小,垂直方向上,
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与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密切相关.以重庆红层地区的169个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及声速测试等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采用不同函数关系建立了红层泥岩单轴抗压强度R、弹性模量Ee与纵波声速Vp的关系,比较分析:认为红层泥岩采用二阶多项式表达它们的关系最佳,红层泥岩单轴抗压强度R与纵波声速Vp经验关系为:R=4.7×10-6×Vp2-0.0234Vp
大型岩质滑坡往往伴随热效应,热效应引起的摩擦系数降低可以用来解释高速远程现象。为了研究岩体结构面剪切破坏后表面热量产生特征,首先,分别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直剪试验破坏后的结构面表面进行拍摄与扫描,得到其表面温度分布与精细几何信息。然后,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获取剪切破坏后结构面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利用改进的Two Dimension(2D)divider方法获得结构面表面三维模型的分形维数,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高速发展,坝址区及高陡边坡的岩体力学特性势必会对工程评价及建设起重要作用,在通过对岩体力学、变形性能的研究及坝址区相关流变、蠕变等文献成果可知,结构面及断层等是影响建设大坝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某水电站岩体抗剪强度试验成果,采用Hoek-Brown对该类结构面抗剪强度进行了预测分析,Hoek-Brown法预测结果与点群中心法的峰值强度平均值、残余强度平均值较为相近;同时采用线
隧道式锚碇能充分利用山体地形,但围岩存在断层破碎带、节理或裂隙,结构组成复杂,在荷载作用下其受力情况及变形机理亦十分复杂,影响隧道锚的稳定.通过对隧道锚进行1:10现场缩尺模型试验,研究锚塞体和围岩的变形、位错和应变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13.5P压力下,锚碇及围岩变形总体呈弹塑性,以弹性变形为主.其中,当荷载加至3.0P~4.5P时模型内部应力调整,内部初始裂纹闭合;当荷载加至10P以后,围岩内
基于原位岩石力学试验技术还停留在手工加卸载和人工记录的落后状况,成功开发了原位岩石力学试验伺服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重点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关键技术。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压力自动伺服控制与数据采集,精度高;②可靠性高、性能稳定;③仪器操作简单、数据处理方便;④适用于所有的原位岩石力学试验并具有突出的优点。用该系统对大渡河丹巴水电站引水系统的二云片岩开展了6点变形和12点岩体直剪原位试验,
乌东德水电站深切河谷坝址区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内,经历了极为复杂的构造变动和变形发展历史,地质结构复杂决定了其地应力分布的复杂性。为了研究其地应力分布情况,结合地质构造作用分析和构造变动位移矢量观测,确定了工程区构造方位。并通过水压致裂法、三孔交汇三维水压致裂测量法和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现场地应力测量,结合地质资料引入基于模拟退火和粒子群的优化算法进行地应力场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和测试结果比较一致,在河
粗糙度系数是结构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由于结构面表面形态的复杂性,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并未获得较大进展。首先总结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三种获取手段:标准剖面对比法;理论公式法;试验反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方法在研究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了研究结构面粗糙度系数与试样尺寸的相关度,对中砂、水泥、硅粉、非引气型萘系减水剂等原材料的配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与天然钙质板岩物理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