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蚕添食技术研究综述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wolfwolf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家蚕添食技术的研究按增丝物质、激素类物质、抗病性物质、矿物类物质、人类食用 物质以及蛋白质与氨基酸物质等6 类分别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实时荧光定量PCR (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 )因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 分析。利用合适的参照基因对qPCR 数据进行校正处理是确保该方法分析准确性的关键。本实验首先分别用三种浓 度的芸香苷溶液添食家蚕,通过检测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d1( BmGSTd1 )的诱导转录水平,分析得出浓度为 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
热激蛋白(HSP)参与生物体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保护细胞在不良环境胁迫下免于受损或降 低损害,起分子伴侣的作用。为了探讨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家族在家蚕组织与外源物质代谢的关系,给五 龄家蚕添食用芸香苷溶液浸泡的桑叶,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家蚕小分 子热激蛋白BmHSP基因在家蚕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内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BmHSP基因在刺激后
β葡聚糖识别蛋白(βGRP)类属于模式识别受体(PRR),已经从很多无脊椎动物中纯化和进行了 相关的研究,发现它们都具有结合β-1,3葡聚糖的能力。家蚕βGRP4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具有一个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预测成熟体蛋白分子量为40.3kDa, 等电点为6.5。BmβGRP4含有一个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Gl
为探索家蚕第二白卵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借助家蚕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获取家蚕第二白卵 (w-2)性状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蚕卵发育的第24h和48h分别得到163个和186个差异倍数在两倍以上 的基因,并用real-time RT-PCR方法验证部分芯片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大部分real-time RT-PCR的结果 与芯片结果倾向一致,其中,芯片结果中差异最大的SW04840基因在real-tim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是古老而庞大的家族,广泛分布在从细菌到 人类各种生物体中,主要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实现多种底物的跨膜主动转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克隆了家蚕ABC转运子Bmwh2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Bmwh2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 编码689 个氨基酸残基,分子
采用alcalase水解蚕蛹蛋白制备ACE抑制肽,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酶解温度、pH 和加酶量3个因素进 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酶解产物对ACE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alcalase水解蚕蛹蛋白的工艺条件进 行优化。结果表明,制备蚕蛹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酶解温度50.8 ℃, pH 9.0,加酶量3500 U/g。在此条 件下,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ACE的理论抑制率最高可达
目的通过对桑叶总生物碱的降血糖作用研究,为桑叶开发降血糖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 过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streptozotocin)建造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模型, 然后给DM 小鼠灌胃桑叶总生物碱或拜糖平,经过30d的试验,测定实验期间各组小鼠的体重、采食 量和血糖变化,结束实验时测定多个脏器的脏器指数。结果桑叶总生物碱能明显降低DM 小鼠的 空腹血
为了高效快速地提取桑叶黄酮,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桑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单因素 条件,并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优化的黄酮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37 秒, 超声-微波功率280 瓦,原料质量浓度为0.0357(g/ml)和提取次数为2 次,桑叶黄酮提取率为 20.193mg/g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桑叶多糖分别以125、250、 500mg/kg·bw小鼠灌胃,空白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后,通过小鼠碳廓清试验、 血清溶血素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脏器指数来观察桑叶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在 125-500mg/kg·bw剂量范围内,桑叶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碳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低、中剂量 组可显著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
新发现一种家蚕生殖障碍突变,突变体表现为雌蛾无卵、雄蛾交配后不能使雌蛾产正常受精 卵,但突变体健康性和生命力完全正常。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突变系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 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的发育状况,发现其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正常,但突变体幼虫的卵巢管内无卵母 细胞形成,雄蛹精巢内无精子束存在。通过突变系统与正常型品种的杂交分离试验证明,该突变性状受 1 个隐性基因控制,突变系统的繁殖系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