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新的卵色相关基因Bmwh2的克隆、组织表达与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是古老而庞大的家族,广泛分布在从细菌到 人类各种生物体中,主要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实现多种底物的跨膜主动转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克隆了家蚕ABC转运子Bmwh2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Bmwh2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 编码689 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为77.38 kD,等电点8.42。Bmwh2 含有一个核苷酸结合域和6个α-螺旋构成的跨膜 结构域,为半转运子,属于家蚕ABC转运子超家族G亚族成员。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Bmwh2在家蚕5龄第3天幼 虫的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以精巢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通过显微注射仪,用合成的siRNA注射胚胎发育时期的蚕卵, 对Bmwh2进行干涉研究,获得了白卵和嵌合体的干涉表型。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测Bmwh2可能参与家蚕体内色素或 浆液膜色素前体的转运。
其他文献
@@ 小蚕共育是由有专用桑园、饲养技术过硬、设备完善的单位或桑蚕专业户,将蚕种集中催青并 饲养至三龄第二口叶或四龄第二口叶后分发给养蚕户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 关键,小蚕共育是实行科学养蚕,保证蚕茧高产稳产增收的关键措施。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长 发育规律,小蚕的饲养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小蚕质量,为大蚕饲养和蚕茧优质、 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议
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为双翅目、寄蝇科、追寄蝇属昆虫,寄生家蚕后引起多化性蚕蛆 病。为了研究家蚕追寄蝇种群的系统发生关系,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家蚕追寄蝇的线粒体DNA(mtDNA) 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mtDNA片段大小约1.5 kb,包括完整细胞色素b基因(Cyto b)及其侧翼 tRNALeu基因序列,该片段的基因组结构与不同种类昆虫的基因组结构基本一致,
Polycomb group 蛋白一群对任何有机体的生长发育都很重要的普遍的转录抑制因子,参与 了几乎所有生物有机体的发育调控。虽然其成员通常在结构域和结构基序上并不相关,却由于行使 共同的功能而形成一个家族,在物种间高度保守。RYBP 基因是小鼠和果蝇中已经证实的PcG 蛋白 成员。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了家蚕的RYBP 基因,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家蚕 五龄3 天幼虫的生殖腺中有最
羧酸酯酶是一个多功能超家族酶类,为研究羧酸酯酶基因在家蚕Bombyx mori组织中的功能,利用5′/3′RACE 和RT-PCR 方法克隆了一个家蚕羧酸酯酶基因BmCarE-9,GenBank 登录号为EU523534。该基因含有一个1 680 bp 的ORF,编码559 个氨基酸。BmCarE-9预测的分子量64.2 kD,等电点7.13,结构分析表明BmCarE-9 存在一个类 似的催化三联
昆虫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是一种核内受体,它是蜕皮激素的分子靶标。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 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基因和超气门蛋白基因(ultraspiracle,USP)经蜕皮激素诱导后的表达变化,用蜕皮激素溶液(2×10-3 μg/μL)浸泡的桑叶喂食家蚕Bombyx mori 5龄幼虫, 以不用蜕皮激素处理的桑叶
CBP是家蚕茧着色的一个关键蛋白。在像N4类的Y 显性品种中,至少存在CBP的两个拷贝, 分别命名为A 型和B型,并且可能形成功能性mRNA 的转录本。在家蚕多种品系的表达分析中,一簇CBP相似的转录本与完整的CBP形式同时转录。5′UTR 在新型转录本中存在。通过序列比对 发现这些CBP基因序列存在单核苷酸多态现象(SNP),大多数发生在5′UTR。新型CBP转录本 主要起源于A型CBP基因。新
实时荧光定量PCR (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 )因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 分析。利用合适的参照基因对qPCR 数据进行校正处理是确保该方法分析准确性的关键。本实验首先分别用三种浓 度的芸香苷溶液添食家蚕,通过检测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d1( BmGSTd1 )的诱导转录水平,分析得出浓度为 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
热激蛋白(HSP)参与生物体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保护细胞在不良环境胁迫下免于受损或降 低损害,起分子伴侣的作用。为了探讨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家族在家蚕组织与外源物质代谢的关系,给五 龄家蚕添食用芸香苷溶液浸泡的桑叶,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家蚕小分 子热激蛋白BmHSP基因在家蚕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内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BmHSP基因在刺激后
β葡聚糖识别蛋白(βGRP)类属于模式识别受体(PRR),已经从很多无脊椎动物中纯化和进行了 相关的研究,发现它们都具有结合β-1,3葡聚糖的能力。家蚕βGRP4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具有一个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预测成熟体蛋白分子量为40.3kDa, 等电点为6.5。BmβGRP4含有一个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Gl
为探索家蚕第二白卵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借助家蚕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获取家蚕第二白卵 (w-2)性状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蚕卵发育的第24h和48h分别得到163个和186个差异倍数在两倍以上 的基因,并用real-time RT-PCR方法验证部分芯片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大部分real-time RT-PCR的结果 与芯片结果倾向一致,其中,芯片结果中差异最大的SW04840基因在real-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