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和管理开放性对建言行为的跨层调节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研究倾向于将员工建言视为一种组织公民行为,然而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建言具有自我服务的效能或工具性价值。基于此,本文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探讨了成就动机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群体——城市流动和农村留守儿童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高达6102.55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累计将近1个亿,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2015年美国心理学会(APA)包括其CEO等几名高层领导人辞职,起因为有APA成员违反伦理参与了关塔那摩虐囚事件。此事在美国心理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公众反响也十分强烈。本论坛将从心理学伦理角度出发,解读并分析为什么说此事件中APA成员违背了专业伦理,介绍伦理在专业发展和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伦理培训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培训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工作专业伦理和临床心理学注册
通过要求被试分别在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完成空间参照框架的判断任务,考察了听障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相对于听力正常人群,听障人群完成自我参照框架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更长,而在完成环境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无差异;(2)听障人群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交互作用呈现出相反模式。研究表明了听障人群在听力功能受损后,其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也产生了变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动作短语时,被试操作任务(SPT)条件下的记忆成绩显著好于语词任务(VT)条件下的记忆成绩。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操作效应或SPT效应,并认为此效应源于SPT增加了项目特异性加工,使得动作与物体形成一个整合的表征。因此,SPT应该对人们如何再认动作产生影响。情景记忆的双加工理论认为记忆由熟悉性与回想两个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所支持。
当今社会,商业伦理事件频发,商业伦理决策的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而传统上一般关注个体在商业伦理决策中的表现,却忽视了大多数商业伦理决策都是由团队而非个人做出的事实。鉴于此,本文从团队的角度探讨了伦理领导对团队伦理决策的影响,并从信息取样模型的视角揭示其影响机制。
随着员工工作压力的日益加重,工作场所中员工的压力及工作倦怠受到重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简称JD-R模型)简洁地通过"激励过程"和"疲劳过程"两种潜在的心理过程,解释了工作倦怠的产生机制,并认为导致工作倦怠的因素有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方面。
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对组织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为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或创造性地解决某个问题,通常会采用临时团队的组织形式,将具有多样的背景、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组织任务。
知识被视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关键性资源,而隐性知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传授方式和培养现代员工的新型手段,师徒制是隐性知识转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三十年来,师徒间的隐性知识转移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合作行为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而信任作为影响个人、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对合作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同。
工作倦怠可以"感染"给配偶或同事,使那些与其关系亲密的人在情感、认知、生理、行为、动机等方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本研究根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资源保存理论、及工作倦怠传染理论,采用两波纵向设计研究了工作倦怠在领导—部属间的感染效应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