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绿洲发展自组织与自然适宜性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e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Oasis)是在干旱荒漠中具有稳定水源,适于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栖的独特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其形成、分布、发展与演化必然受地球物理因素的制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绿洲自组织理论,目前干旱区绿洲面临的科学问题和绿洲发展自然适宜性的概念,对绿洲的发生演变过程进行了哲学分析,运用GIS技术,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基于DEM数据、NDVI数据、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人口等要素的栅格数、人口数据、以lkm×1km的栅格尺度直观反映了且末县绿洲发展自然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滨海旅游区旅游开发所引入的大量外来物种,滨海地区植被生物多样性逐年增多,但基于旅游景观美化需要所引入的外来物种,能否达到预期美化效果,其生长状态能否满足旅游景观美化的需要,需要对外来物种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研究,但目前国内外有关滨海地区外来物种生长适应性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选择一种滨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外来物种加拿利海枣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区选择上海杭州湾北岸奉贤滨海旅游区,在气温变化较为明显的时
郊野公园因其所处近郊和半自然状态的野趣景观,在传统的市区景观游憩区和远郊景观游憩区之间形成了一道独有的景观环.目前,北京郊野公园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即不郊、不野、不特、不管。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郊野公园越建越不像郊野公园,而与城市公园相比,无论从区位特征、景观特色、公园属性和管理上与城市公园没有区别。本文首先分析了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对五环外郊野公园公园的外围空间实施控制
游憩包括游憩者的游憩活动、游憩设施和环境及其支持系统.游憩活动开发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中不仅牵涉到目标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质、土壤等自然因素,而且与开发区位选择、人们的游憩需求、文化传统等因素息息相关.基于这些原因,使得对游憩空间的研究牵涉的因素非常复杂,牵涉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建成环境等层面.因而对游憩活动空间的适宜性评价就成为判断旅游资源使用是否合理的依据.本文以广东省南昆山为例进行了
Research on changes of land use in natural reserves is an critical issue and discussion of land use policies relevant to them is needed for their preservation in face of pressures of local socio-econo
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对灾害点的分布研究多集中在重灾区,如北川县,汶川县等地区,但非重灾区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在灾后的重建选址,非重灾区的滑坡分布点的规律对重建的影响巨大,滑坡作用过程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但其造成的后果却是一种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会对财产、环境等造成破坏.本文以汉川地震非重灾区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为例,通过灾后对地震滑坡灾害点现场调查和以及对分辨率为2m×2
南极磷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磷虾目,通常所说的南极磷虾一般指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南极磷虾是多年生大型浮游动物,广泛分布于环南极大陆架水域,且主要集中分布于200m以内浅水层.目前为止,南极磷虾累计渔获总量约为6×106t,其中80%以上捕自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水域,其次为南极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本文根据2009-2010年度及201
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正史无前例地共同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本文以2000年土地覆被类型图为基础,结合地形、土壤、气候和社会经济等环境因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耕地和建设用地与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分析我国建设用地和耕地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人为干扰风险的空间格局。
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建设用地数量急剧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较多,并且由于历史原因及农民“小而全,自给自足”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混乱,利用粗放,再者由于人口外流,出现大量的空心村,烂心村现象,具有较大的整理潜力,此外国家频频出台政策将研究方向导向农村.因而进行农村居民点潜力测算的研究有其特定环境下的必要性.本文通过提出对传统人均居民点用地指标测算居
渭河流域近60a来相对湿度变化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湿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度地带性,存在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2)Cv值(变差系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变差系数相对较大的区域基本都集中在渭河流域北部、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3)从流域整体来看,近60a年平均相对湿度距平曲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退耕10a的相对湿度呈微弱上升趋势,年最小相对湿度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本文为了分析相
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相互影响和作用,共同发展与不断进化的产物.这一活动在时序上体现为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展现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在任何时空尺度,它不仅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客观反映人类改变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再现了陆地表面的时空变化过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演变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借助于RS、GIS技术及景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