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要重视宗派和谐

来源 :中国佛教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会议
近年来,各类著名大学等机构面向全国各行业CEO、董事长、 总经理、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干部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纷纷 开设了国学(包括有易学、佛教、道家、儒家等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等 方面内容的培训班、研修班,以其从国学中汲取管理智慧,从而提高企业 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文化水准和思想境界。佛教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思想博大精深,对经世致用、修身养性有著积极的指导意义,对 社会的发展和
今天,愈来愈多国家把“硬实力”建基“软实力”之上,即是把社会 规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建立在道德文化基础上。道德文化的作用在于 洗涤心灵。佛者觉也,觉者心灵的觉醒也,心灵觉醒是一切国家建设、精 神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将影响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国家形象,和国 力盛衰。佛教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软实力”意义重大。
会议
会议
以佛陀觉悟的教育(“觉之教育”)为原则,本文从五个方面, 对我国佛教教育之定义、方法、现况、时代使命与挑战,及其推展与未来 瞻望,进行了检讨与分析,认为佛教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人才的 培育,成为廿一世纪佛教教育的重大任务与神圣使命,强调以历史为鉴, 结合当前实际,以传统佛教教育为根基,吸收学院式教育之优点,以建构 现代化之佛教教育,并围绕此主题,提出全方位之教育理念方针、改善办 学模式与课程
探讨佛教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应该跳出佛教教育自身,考 察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佛教教育只有显扬佛教超越时空的生命 力,才能真正地取得成功。谈论佛教教育的问题,首先应该思考佛教的基 本特质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思考如何才能使佛教在保证“契理”的条件下, 契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机”。当代社会现代化、全球化、资讯化、网路化的 现实,与佛陀所建立的教法之间,形成了更为明显的契合,为佛教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机
会议
中国佛教的观音信仰在历史上源远流长,至今在教内外仍发挥 重大影响。它体现了深厚的人道精神,具有巨大的普世价值和积极的实践 品格。观音菩萨“法雨普施”的无差别的普遍济度,对于贫弱者的关爱,对 于现世苦难“闻声往救”的担当感、紧迫感,等等,都是人类人道思想的宝 贵遗产,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会议
会议
佛与商,似一个远离世俗,一个直接尘世;然佛与商的汇通却 可如泉涌般喷发智慧。佛语“欢悦和谐,犹如水乳”,一个“和”字确是企业 的灵魂;四方和谐、相互尊敬乃谓之佛境“六和敬”,则是企业管理的基 础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