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机农业为核心构建荒漠化防治系统工程乡建体系基于科尔沁生态治理示范区的实践探索

来源 :2017第九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示范区荒漠化防治系统工程由生态恢复、环境教育、和谐乡村建设、有机农业四部分构成。其中,生态恢复立足于地理环境建设,是其它工作的现实基础;环境教育立足于提升当地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是生态恢复成果得以维续和扩张的保障;和谐乡村建设立足于推动社区文化发展、激扬正能量,为其它工作的持续运作提供精神动力:有机农业立足于探索适合当地社区的安全、健康、环境友好且具有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为荒漠化防治系统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带领当地社区居民走向共同富裕。这四部分互为掣肘、协同运作构成有机联系的防治荒漠化系统工程。
其他文献
农场的各种产品在笔者看来,更多是一种纽带,而不是简单的冷冰冰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相互之间的人的连接,传递的是一种情感和思想.
从2005年秋天到开始,家里从事生态种植已有一段时间.由于不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转而尽量承用老祖宗的农耕智慧和方法。不仅收获到健康的食物滋养身体,也保护了周遭的水土,逐渐恢复了一些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通常会把生态共生社区理解成一个建造实体,完善规则和磨合人心的过程.生态共生社区有建造,这些活动首先是为了解决生存需求,例如,房屋,农田,水井等,其次是精神满足感的需求,例如休闲运动娱乐场所.建造这些最好秉持一个原则,迫切需要的才做,不是必须的不刻意去做.最好放弃详细规划图,而是基于产生出了一个需求,然后为了解决需求而行动.因为建造本身是社区成长的同频伴生行为.就像一岁的孩子学习走路,十岁的孩子开始
合初人是一个在重庆市民政局注册了14年多的公益机构,以“本体健康”为核心理念.做过健康文化网站、论坛、系列讲座;做过助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新市民课堂”;做过社区剧场;做过CSA农场;做过“支持返乡新农人的实习生计划与学习网络”项目;做过覆盖免耕生态种植系统的技术实验项目和推广;举办过全国和国际性的生态农业大会;做过朴门设计与传统手工的工作坊;做过农禅、农耕身心康复、农耕自然教育活动;连续几年举办“
2010年,在上海郊区承包了百亩土地,办起了生态农场,一头扎进了现代农业.七年来,创业把我和三农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现在有好几百个市民家庭加入我的农场,一起散养孩子,享受自然和人的和谐.很自豪能改变这片土地,创造了社会价值.如何提高农村生产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农村确权和土地改革,农村也要简政放权自治,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现在的合初人自然农园,不仅保持无农药(包括无生物农药)、无化肥(包括无养殖场的粪肥)、无除草剂、无激素、无地膜、无大棚设施、基本不翻耕(挖掘根茎类作物时除外),而且彻底放弃了育苗农膜与遮阳网,保留了杂草多样性生长和加种多样性绿肥,摆脱了“外援稻草覆盖”的局限,进化到了“绿体生长覆盖”为主,合初人称之为“自然覆盖免耕”,“就地解决覆盖物”的问题,虽然还在自主实验中,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在劳作、观
把食农教育作为一切入点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以及城市与农村的绿色环保运动等活动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对进行城市与农村的对话,使得传统的生活模式得以保存并延续传承。关于食农教育在广西小学的实践,是一种新的尝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是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并没有系统展开传统食物制作加工的教育,仅仅是进行了传统生态农业种植的教育教学,但是传统的生态养殖任然没有展开等。但是,食农教育在广西乃至整个中国
针对不同人的需求,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农耕体验活动。目前大地之子项目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包括都市农业、一米菜园课程、农场夏令营以及农场一日游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有机种植农业的理念,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建立与食物的关系。
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洋洞共有上洋、下洋、岑埂三个村,10个自然寨,35个村民小组,1397户,5326人,其中贫困户282户,贫困人口1018人,是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密度较大的典型民族山村.贵州牛耕部落由党员“牵领”、村贤“牵头”、村民小组“牵连”、村民“牵手”,实施“见证”农业,成功探索远贫困民族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方法.
发展合作社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组织制度保障,是提高小生产者脱贫致富的重要组织路径.办好一个合作社需要路径选择,也需要借鉴经验和掌握方法,更需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每条经验后面的故事和案例都是生动和丰富的.笔者在合作社领域探索已经20年,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是经过教训总结出来的.组织农民成为本世纪难题,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中国合作社数量很多,因没有基本的合作金融制度安排而多数失去合作制性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