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特定围岩地质条件下,新建隧道采用明挖、暗挖2种不同方案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的影响。通过对明、暗挖方案下围岩地层位移、小角度近距离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的变形及安全性的比较,得出如下认识:①虽然在开挖变形控制上暗挖方案优于明挖方案,但从施工过程的变形曲线上看,明挖方案优于暗挖方案;②对于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明挖方案优于暗挖方案;③明挖方案对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干扰小,施工风险小;④综合比较,推荐采用明挖施工方案。
其他文献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滑面上应力分析的有限差分法来确定深基坑的整体安全系数,考虑了基坑开挖与预应力锚杆的施加对基坑的应力场变化的影响,首先基于有限差分法得到了基坑开挖区域内土体真实的应力场分布,然后根据得到的土体应力分布在给定的滑面上按照力或力矩的平衡条件计算安全系数,在整个滑动区域上搜索确定潜在最危险滑动面和最小的整体安全系数。通过模拟计算
本文基于单裂隙高流速非达西渗流试验结果,建立了二次型的非达西渗流本构模型,及非达西流影响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式。通过构建统一的达西-非达西本构方程,建立了达西-非达西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共扼梯度迭代法,进行非达西渗流有限元方程的迭代求解。最后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深埋隧洞的涌水预测中。通过对比达西与非达西渗流结果表明:对于裂隙宽度较大情况,采用非达西渗流理论计算是十分必要的,且断层(发育溶蚀裂隙)的
针对边坡土体侧向位移作用而导致抗滑桩变形及失稳问题,基于Winkler模型以及桩-土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单桩水平位移控制方程,采用两阶段方法进行求解,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和Poulos弹性方法的对比,计算结果证明桩身挠度变化趋势和大小都很接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分析,着重针对不同土体侧移模式对抗滑桩挠度和弯矩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土体侧移模式包括侧移大小、分布形状、侧移能量及重心等对抗
本文通过大型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针对四组含水率为100%性质相同的泥浆土样,分别施加-20kPa、-40kPa、-60kPa和-80kPa的初始真空预压荷载,维持一定时间后均增加至-80kPa,在此过程中对泥浆土样的出水量、沉降量和侧向变形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对处理后土体的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十字板强度等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较深入的探讨了初始真空荷载对流泥固结特性的影响。同时还对产生这种
为了研究解释碱性孔隙侵蚀对缓冲/回填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机理,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模拟高碱性孔隙水,对初始干密度为1.70g/cm3的高庙子(GMZ)膨润土试样开展渗透侵蚀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试验和透射电镜(TEM)试验对侵蚀后试样的表面特性进行观察,结合碱溶液侵蚀对膨润土试样膨胀性、渗透性、孔隙比和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规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碱性孔隙水的入渗侵蚀会
本文基于颗粒流理论,采用PFC2D程序,对松散堆积体滑坡中抗滑桩加固的土拱形成、发展及破坏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揭示细观因素(摩擦系数和孔隙率)变化对桩土共同作用性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抗滑桩首次形成的土拱效应承担极限承载力,土拱破坏后,后续形成的土拱效应承担残余承载力,残余承载力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在一定范围内,摩擦系数对土拱效应影响较大,土体摩擦系数越大,土拱效应越明显,土拱极限承载力越大
地震伴随着强大的能量释放,引起大范围的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巨大的“地震载荷”施加给油气井套管,造成套管的非正常损坏。套管完井结构的长度远大于直径,将平面SH波作用下套管完井结构的动力响应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和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法,将入射SH波、散射SH波和折射SH波的势函数展开式,根据套管内边界自由、套管与水泥环完全联结和水泥环与围岩完全联结的边界条件,得到了所研究
本文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研究了交叉锚索对均质、层状和块状三种典型岩体加固前后的抗侵彻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介质类型(均质、层状、块状)对侵彻深度影响不大;分析了弹体在加固模拟岩体与未加固模拟岩体内侵彻深度相差不大的根本原因,指出提高模拟岩体的抗侵彻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提高模拟岩体材料的抗压能力,在模拟岩体内配置的锚索含筋率较小时,虽然能够提高模拟岩体材料的抗拉强度,但对模拟岩体的抗侵彻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利用
通过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来获得桩土参数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试桩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以桩顶的实测信息来反演桩土参数,其中比较成熟的CAPWAPC法主要用试凑法来反演桩土模型参数,其反演结果呈现一定的随机性且正确性过于依赖操作者经验。本文尝试以CAPWAPC法所采用比较成熟的桩土模型为基础,引入基于最佳摄动量法的局部优化方法来反演桩土参数。在弹性波波动方程隐式差分的基础上,对反演参数采用摄动展开并推导出参数
口孜东矿井底车场支护试验采用新集矿区较为成熟的单一锚网索喷或架36U型棚支护形式,单一36U型棚支护试验时,出现棚梁、棚腿弯曲、扭曲量大,U型卡螺丝断裂、巷道严重变形等现象。试验表明单一支护不能控制口孜东矿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为此,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深井巷道高强复合支护的探索。口孜东矿属千米深井,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围岩状况较差,在深井高地压的条件下,巷道难于维护,通过积极探索,初步确定了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