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15负载Mo、Co对稻壳与废轮胎共热解油的影响

来源 :2007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00℃下将不同比例的稻壳与轮胎混合物在SBA-15,Mo/SBA-15和Co/SBA-15三种催化剂作用下共热解,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不同比例稻壳与轮胎的混合物对热解油产率、热值和比重等的影响,并对热解油进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油的产率和热值都随着轮胎比例的增大而有所提高,而比重和粘度有所降低.分子筛SBA-15负载Mo、Co后热解油产率比负载前增大。当稻壳与轮胎比例为75∶25时Co/SBA-15对于降低氧含量和提高氢含量有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利用自行研制的全气缸取样试验平台,时实采集现代柴油机瞬态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微粒.首先将微粒中的可溶有机成分(SOF)进行分离,然后采用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SOF中的16种母体多环芳香烃(PAHs)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AHs总质量呈单峰分布规律,峰值出现在上止点后10~13℃A之间,燃烧后期,约60%以上的PAHs被氧化燃烧或转化。共轨压力从70MPa升高到90MPa,PAH
本文通过对燃烧水煤浆柴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测量和分析,探讨了燃烧水煤浆柴油排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分析了不同配比的水煤浆柴油燃烧污染物随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煤浆柴油可以有效的降低柴油机的排气污染物,尤其是NOx污染物。随着混合燃料中水煤浆的增加,柴油机的各种排气污染物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而混合燃料M30排放达到最优。
在TNF协作计划中German Aerospace Center(DLR)的研究小组提出了"标准火焰",并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数据供校核数值模拟结果。本文分别使用了平衡PDF模型,稳态层流小火焰模型(LFM),EDC和涡旋耗散模型(EDM)对CH4/H2/N2的简单射流火焰进行了模拟,并与DLR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基本上都可以比较好地预测轴线上的温度分布以及主要组分摩尔分数分布,其中
热声振荡是贫燃料预混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及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振荡频率准确预测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木文针对火焰面单声源的物理特征,提出了有别于Dowling模型的方法,此方法对于多声源和复杂边界条件具有更好扩展性。对于火焰面和出口熵波双声源的情况,通过考虑火焰面和出口熵波这两声源的关系,发展出一维双声源声场模型,对振荡频率进行了理论预测。其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燃烧室,振荡频率随着功率单调变化,并能
本文对内燃机气道及缸内流场进行了稳态及瞬态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稳态计算结果与气道稳流试验结果吻合,偏差在3%左右.瞬态计算结果表明,在进气行程初期,缸内涡流和湍流迅速增强,随后涡流变化缓慢,而湍流强度迅速下降.在气门叠开时,存在进气和排气回流现象。进气时,进气阀边缘处是缸内气体最大速度出现位置,气门最大升程时该处速度达到176m/s;切向气道缩口处最大速度高达138 m/s,此处存在一定的进气节流
HAT循环是一种先进的发电循环.其燃烧室内的燃烧方式比较符合另一种新型燃烧方式--柔和燃烧的特点。本文利用CHEMKIN进行了甲烷-湿空气柔和燃烧的计算。在已有的实验模型下计算了不同的加湿量下可实现柔和燃烧的工况范围参数。为以后进行的实验工作提供依据。
氧燃烧方式是一种能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有关该方式下煤粉锅炉传热特性的研究对于老机组改造及新机组的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电厂300MW燃煤锅炉为例,针对氧燃烧方式下燃烧介质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通过引入循环率的概念,提出并发现了氧燃烧方式下必须考虑CO2、H2O、O2、H2的5种高温分解反应,在此基础上修正并发展了新的适用于氧燃烧方式下绝热火焰温度、锅炉辐射传热的计算方
运用CFD软件STAR-CD对某拖拉机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的涡流比及流量系数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模拟计算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直观的进气道和缸内流场.经过对流场分析,提出了螺旋进气道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
利用同步辐射单光子电离和分子束取样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仪,在低压、预混、燃料当量比为1.0情况下研究异辛烷/正庚烷(体积比9∶1)的燃烧特性。共检测出24种中间产物,并计算出其摩尔浓度。在低温区,主要中间产物是过氧化物分解产物和由异辛烷热解产生的2甲基丙烯.在高温区,主要中间产物是碳氢化合物,低温区中间产物在高温区继续氧化。火焰中还有微量的芳香烃.
为研究喷雾夹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应用STAR-CD程序对不同喷雾夹角的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雾夹角决定了油束在燃烧室的空间分布和燃油与壁面的碰撞参数,进而影响到燃油的雾化与燃烧.当碰撞距离增加,燃油雾化时间增加,当撞壁入射角度减小,燃油壁面涂布能力增强,促进燃油蒸发雾化。当油束将燃烧室有效容积等分时,油气混合均匀,具有良好的燃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