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波风洞贮室状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波风洞的设计、调试与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把握激波管驱动性能及其末端试验气体所能达到的状态、保证设备安全,开发了一套针对激波风洞中激波管流动的数值计算程序,并对不同风洞的激波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关注了激波管末端的试验气体状态.计算结果给出了激波管末端试验气体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等,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准确计算激波管末端的气体状态,为激波风洞的设计、调试与运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其他文献
为了维持爆轰波持续传播,燃料和氧化剂组成的反应物混合物分布均匀以便提高燃烧效率,维持剧烈的化学反应进行.连续爆轰发动机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喷注结构和燃烧室结构,喷注结构起到的作用是短时间内、短距离将非预混的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均匀喷注到燃烧室.研究使用北京大学燃烧推进中心的实验装置,用氢气和氧气作为混合燃料,研究了燃料掺混对连续爆轰发动机内的爆轰波传播的影响.分别使用了5mm和l0mm的混合距离的喷
采用基于SST模型的DDES方法对某高超声速进气道节流状态下的激波振荡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激波振荡一个振荡周期内的流场演化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计算所得激波振荡周期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流场演化过程与试验结果也较为符合.通过计算所得瞬时流场的压强、马赫数、密度梯度云图,以及大尺度涡结构等信息,直观地模拟出一个振荡周期内流场的演化.
高超声速飞行时强激波和粘性效应严重,并产生很大阻力以及气动加热,为保证高超声速飞行器获得良好的气动和推进性能,通常采用机体/推进系统的高度一体化设计.针对机体/推进一体化飞行器,一方面,由于这类飞行器产生的净推力较小,因此需要精确预测推进流道产生的推力以及机体部分产生的阻力;另一方面,内外流高度耦合产生了例如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燃烧化学反应、喷流等复杂流动现象,模拟这类复杂流动现象需要发展合适的物
基于密切曲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生成了内外流匹配的一体化三维乘波前体进气道理论构型.在几何约束条件下,完成了实用化构型设计,其总收缩比为4.6,唇口到喉道的内收缩比为2.0.开展了来流马赫数3.0、3.5、4.0条件下的风洞试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前体进气道可以在来流马赫数3.5及以上自起动;在马赫3.5和4.0,攻角0°时,其流量捕获系数分别为0.65和0.73、最大抗反
利用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模拟产生动压为20~40kPa的空中流场条件,模拟翼面在轨分离过程,检验飞行器翼身分离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是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高压室密封隔离膜片采用爆炸切割索破膜产生高速流场,飞行器翼身分离采用爆炸螺栓爆炸实现.但爆炸瞬间会产生的电磁脉冲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影响正常工作.在某飞行器翼身分离地面试验中,出现了切割索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使时序控制器工作异常,
冲击波动压能使地面作战目标产生整体位移、翻转或抛掷等破坏.文中分别从动压荷载的基本理论、核爆炸冲击波动压毁伤效应试验和激波管动压毁伤效应试验三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军用车辆、坦克、自行榴弹炮和桥梁等目标的高动压毁伤效应的研究现状,指出本研究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高超声速进气道中唇口激波入射进气道肩部附近产生复杂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给壁面带来脉动压力载荷.为研究进气道下游燃烧室反压对进气道/隔离段唇口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场中脉动压力的影响,针对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利用堵块节流模拟反压,在名义Ma6的激波风洞中进行了脉动压力测量实验研究,并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对高速纹影图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8%的节流堵塞度下,进气道维持起动,而堵块产生的分离激波存在振荡现象
在水平激波管中,采用平面激光诱发荧光(PLIF)方法对激波(Ma=1.25)冲击扩散型气柱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R-M)失稳混合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柱由SF6和丙酮蒸汽的混合气体构成.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标定,得到了3种初始界面失稳演化过程中浓度的分布,观察到了激波作用后界面失稳发展的特征结构.气柱流向轴长与横向轴长之比越大,初始界面产生的斜压涡量更大且分布更广,因此界面的不稳
使用数值方法、选用k-ωSST湍流模式求解了RANS方程.针对影响超声速冲击射流的三个重要影响参数:冲击角θ、冲击高度h/d以及出口反压Pb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计算得到了各个工况下抽吸缝隙和贮室各壁面的换热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冲击角度较小时拦截激波会在贮室的受冲击壁面上诱导出分离泡以及射流边界冲击壁面,换热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这两个峰值点处的换热强度往往大于抽吸缝隙内的气动加热强度.但是当冲击高度增
基于最小二乘多变量优化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测热数据后处理方法,并通过斜劈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激波风洞中采用多变量优化算法可以有效的获得传感器表面热流,得到较为平滑的热流曲线,增加了数据处理方法的抗噪性和适定性,降低了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