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冬油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别建立了油菜发育期模型、油菜群体动态模型、油菜栽培优化模型,为油菜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创建以及实现目标、动态、精确、优化栽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油菜育种的重点之一,是把油菜优质育种与杂交优势育种结合起来,以选育优质的杂交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品质育种、抗性育种和杂优育种的结合,使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
以抗-感花生品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吸涨状态和半干状态下花生种子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差异,分析吸涨状态下种子蛋白质组成变化及其与吸涨诱导黄曲霉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吸涨状态下抗-感花生种子抗黄曲霉菌侵染的能力明显增强,其黄曲霉毒素含量分别为60.17μg/kg和62.62μg/kg;半干状态下,抗感种子的毒素含量分别为352.24μg/kg和954.09μg/kg。经双
通过对国外引进的优质抗病花生种质开展抗黄曲霉侵染鉴定,筛选出了16份高抗侵染花生种质,利用鉴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抗黄曲霉侵染花生种质J11与高感品种金花1012构建了种皮cDNA文库,分子检测表明,J11和金花1012的库容分别为1.46×10 5克隆和1.02×10 5克隆,重组率分别为93.33%和95.33%,符合测序条件,目前已经完成4 300份EST片断的测序工作。
以抗-感黄曲霉侵染花生品种为材料,探讨抗-感花生种子感染黄曲霉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多态性诱导的差异。结果表明:黄曲霉菌感染均可诱导抗-感品种种子体内几丁质酶(内切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但两酶诱导的速度、累积量以及多态性的变化与品种的抗性水平有关。抗性品种接种黄曲霉菌3~4d几丁质酶活性提高4倍,而感病品种仅提高3倍。抗性品种接种1d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1倍
本研究构建了具有种子特异性表达的fad2基因的ihpRNA表达载体pCNFIRnos。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2号带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与含有pCNFIRnos的农杆菌EHA105共培养,将油菜fad2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转入宁油12号,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苗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目的基因序列表达框的特定条带。初步证明目标基因序列的反向蕈复表达框被成功转入油菜的基因组。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抑制植物衰老基因pCAMBIA1301-SAG12-ipt导入甘蓝型油菜恢复系XF-525和XF-263,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经过PCR初步鉴定,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NEAR基因组中。对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经预培养2d后进行农杆菌侵染的下胚轴抗性绿芽率高于对照;农杆菌侵染后的下胚轴经过恢复培养一周再进行筛选培养有利于抗性绿芽的诱导;农杆菌侵染以直接将菌液与油菜
在广东省,花生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33.33×10ha,花生生产中水田花生与旱坡地花生并存,全省水热资源丰富,自然灾害频繁,如何解决既耐肥抗倒又耐瘠耐旱、既抗锈病与叶斑病又抗青枯病、即高产又优质之间的矛盾,是品种获得高产高值与适应性广的关键,本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已成功地育成了高产、多抗、优质花生新品种汕油16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试验对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的灌浆成熟阶段(花后20天至成熟)角果的发育特征、角果中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角果的源库特征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目前油菜育种的目标提高产量和品质及具体目标为选育双低(低芥酸、低硫苷)、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的优质高产杂交种.本文通过分离世代的F家系研究重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为油菜杂交种选育、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提高育种效率.
超临界CO萃取以其操作条件温和,能有效阻止PUFAs变性、萃取效率高、对环境友好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国内外20多年来的超临界CO分离PUFAs的萃取工艺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