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多抗优质花生新品种——汕油162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东省,花生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33.33×10<4>ha,花生生产中水田花生与旱坡地花生并存,全省水热资源丰富,自然灾害频繁,如何解决既耐肥抗倒又耐瘠耐旱、既抗锈病与叶斑病又抗青枯病、即高产又优质之间的矛盾,是品种获得高产高值与适应性广的关键,本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已成功地育成了高产、多抗、优质花生新品种汕油162.
其他文献
每角粒数是甘蓝型油菜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该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显示:通过(Wr+Vr)与(Wr-Vr)的方差分析,油菜每角粒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较高狭义遗传力(0.588)进一步验证该性状同时受加性基因与非加性基因控制。基因分布与显性方向估计表明,大值亲本对小值亲本在杂交后代中以显性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双亲间增效等位基因频率不相等。亲
通过克降测序,获得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的7个AFLP标记序列,采用PCR步行延伸了小片段序列,6个标记序列检索到拟南芥的同源位点,这些标记对应的拟南芥同源位点均位于拟南芥染色体1上at1g04950和at1g10400之间长2Mb的区域,标记位点与同源位点有明显的共线性关系。结合遗传研究和现有油菜A基因组与拟南芥基因组的比较研究,推测该不育基因可能位于A基因组的第1条短臂、第5条长臂或第9条长
近年来,国内食用油供给形势严峻,一半以上靠进口。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中,除发展大宗油料作物外,还提出积极开发特种油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芝麻、亚麻、油葵、油茶、油橄榄等作物生产。本文在综述我国芝麻和特色油料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阐述了四川省油菜科研主要进展情况,包括:品种选育研究、育种亲本研制、制种技术、生物技术、栽培技术研究、病害研究及油菜品质测试七个方面的内容。
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油菜育种的重点之一,是把油菜优质育种与杂交优势育种结合起来,以选育优质的杂交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品质育种、抗性育种和杂优育种的结合,使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
以抗-感花生品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吸涨状态和半干状态下花生种子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差异,分析吸涨状态下种子蛋白质组成变化及其与吸涨诱导黄曲霉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吸涨状态下抗-感花生种子抗黄曲霉菌侵染的能力明显增强,其黄曲霉毒素含量分别为60.17μg/kg和62.62μg/kg;半干状态下,抗感种子的毒素含量分别为352.24μg/kg和954.09μg/kg。经双
通过对国外引进的优质抗病花生种质开展抗黄曲霉侵染鉴定,筛选出了16份高抗侵染花生种质,利用鉴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抗黄曲霉侵染花生种质J11与高感品种金花1012构建了种皮cDNA文库,分子检测表明,J11和金花1012的库容分别为1.46×10 5克隆和1.02×10 5克隆,重组率分别为93.33%和95.33%,符合测序条件,目前已经完成4 300份EST片断的测序工作。
以抗-感黄曲霉侵染花生品种为材料,探讨抗-感花生种子感染黄曲霉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多态性诱导的差异。结果表明:黄曲霉菌感染均可诱导抗-感品种种子体内几丁质酶(内切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但两酶诱导的速度、累积量以及多态性的变化与品种的抗性水平有关。抗性品种接种黄曲霉菌3~4d几丁质酶活性提高4倍,而感病品种仅提高3倍。抗性品种接种1d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1倍
本研究构建了具有种子特异性表达的fad2基因的ihpRNA表达载体pCNFIRnos。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2号带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与含有pCNFIRnos的农杆菌EHA105共培养,将油菜fad2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转入宁油12号,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苗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目的基因序列表达框的特定条带。初步证明目标基因序列的反向蕈复表达框被成功转入油菜的基因组。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抑制植物衰老基因pCAMBIA1301-SAG12-ipt导入甘蓝型油菜恢复系XF-525和XF-263,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经过PCR初步鉴定,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NEAR基因组中。对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经预培养2d后进行农杆菌侵染的下胚轴抗性绿芽率高于对照;农杆菌侵染后的下胚轴经过恢复培养一周再进行筛选培养有利于抗性绿芽的诱导;农杆菌侵染以直接将菌液与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