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思潮下的中小学积极体育教育创新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积极体育教育的基本构想,重申教育中那些富含哲理的教育思想,也是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因此,本研究的立足点是呼唤广大体育教育和受教育者,探求人性中的积极力量,进一步感受教育的巨大作用。当然构建一个完整的积极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要在理念、目标、内容、途径到评价方面还要做系统性研究,而完全贯彻这种理念可能还需很长时间。
其他文献
通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自由文化精神理解的教育,它所提倡的自由、独立、追求卓越等精神正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点.但是通识教育在传入我国后却变质了,不仅被窄化为一般意义的通识必修课程,而且还表现为大学通识课程对通识教育精神的偏离,致使其在大学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不足.为此,大学必须回归通识教育之本质,实现自由与创新的积极互动,秉持中西交融的互动理念,深刻把握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克服工具理性缺陷,夯实通
知识变革时代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的特点为: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相对来说更容易在学科或专业领域交叉、覆盖地带寻找到空间;科学专业化发展模式迸一步促进了高校教师间的交往,但专业认可等带来的利益、竞争等使交往产生隔阂,尤其不利于默会知识的交流;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信息守门员的"好位置"及领域内的"弱关系"能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及人员间的交往;高校教师自身的习性要求他们以沟通理性为基础进行交往.
通过对大学文化嬗变以及当代的境遇的介绍,探究了当代大学面}im的文化挑战与使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不同的文化语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与结果。文化创新对于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博士生代表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论述了文化、价值观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围绕“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和“价值观是人生意义之源”两个哲学命题,批判性地剖析了当前对于大学文化功能的工具性理解,指出大学
本届论坛的高等教育论文围绕着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高等教育理念与高校办学特色、专业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充分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广度上逐步扩展,在研究质量上逐步提升。
高等教育体系要更有效运作,有效培训的管理者和领导人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会影响到大学的质量.通过对高素质的领导需要的素质的介绍,并提出培养领导人的领导力要选择对承担领导工作真正感兴趣的人,要更加熟悉一些预算制定和财务方面的知识。
中国人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非常熟悉,都相信成功等于30%天才加70%努力,但是学习必须把努力和技巧结合起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英国教学方式中学习,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缺乏独立性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探究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介绍了宁波诺丁汉大学做了一个新的规范,当学生到大学之后,他们会接受介绍性模块课程的学习,帮助他们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班级规模小,有利于教学,处理好关于学
结合国际论坛的若干特点和本次论坛讨论涉及的若干问题,回顾过去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包括服务改革发展实践,推进教育理念创新,普及教育科学研究,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形成“国际视野·中国道路”的基本研究理念,并提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应反映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实现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统一,有效降低区域发展差距影响,加强教学改革和制度建设,发挥社会和专业团体作用,要积极创造
本研究着眼于耐力跑的自我效能感,试图在已有再归因训练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学生耐力跑自我效能的不良归因进行再归因训练,以此来检验再归因训练的成效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采用Weiner的归因训练模式,尤其把“努力”归因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良性归因进行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初中学生耐力跑运动自我效能的不良归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具有不良归因倾向的初中学生的耐力跑的自我效能感。能相应地提高具有不良归因倾
本文就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思路进行探讨,为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使之能在实现体育强国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并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实施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和协助学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通过落实改革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多渠道搭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平台来进
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开展途径、时间的现状问题,对天津市河东区部分中小学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情况进行分层、分片现状调查与分析,旨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效,为真正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提出应解放思想,为学生办实事,力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大途径”畅通,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铸就辉煌“一小时”。严格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