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和PM排放的一维炉煤燃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烟污染十分严重.燃煤排放的PM<,10>和PM<,2.5>表面富集了大量的有毒痕量元素,进入大气后,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本文采用一维炉对不同煤种分别在650℃,850℃,950℃下燃烧PM的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发现PM<,10>和PM<,2.5>的排放量随温度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煤种含S量的增加,其排放量也增加;随着煤灰分的增加,PM<,10>和PM<,2.5>的排放量也有增大的趋势,煤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形态对其排放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根据准三维气动设计方法,用Bezier曲线构造叶轮子午流道,样条曲线控制环量的沿子午面流线的分布,进行离心式叶轮的气动设计.并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准三维和三维相耦合的途径是一种比较方便实用的设计方法,且控制参数(环量)的给定未必一定受库塔条件的限制.
以小波分析所具有的良好的时频双局域性的特点为基础,配合统计学方法,在理论上提出了以小波方法缩减紊流实验数据采集量和某些流场计算方法计算量的方法.以使用小波方法分析紊流边界层的紊流动能方法为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预测硒的排放及其形态必须了解燃煤烟气中硒的化学反应机理.本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硒与含氧气体的反应机理,优化得到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活化能和反应热效应,采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量子化学是研究硒等痕量元素与气体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热力学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超细颗粒有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配合中国目前电站除尘方式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将一种表面具有较高粘附活性的团聚剂溶液喷入烟气中,使烟气中超细颗粒物团聚成较大颗粒物后能够被电站现有除尘装置所除去.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模拟锅炉烟尘流动的小型团聚实验台并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团聚剂对超细颗粒物的团聚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烟气流量、烟尘浓度、团聚剂流量和浓度等都
空气加湿燃烧是HAT循环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全尺寸燃气轮机燃烧室空气加湿燃烧实验,研究了加湿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出口温度场、污染物生成(即NO、CO、UHC)及燃烧稳定性都受到加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加湿燃烧导致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畸变加剧,NO排放显著下降,CO和UHC排放略有上升,燃烧室中压力振荡频谱产生了变化.作者从水蒸气影响燃烧的机理出发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
本文使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CH/O/H/AR层流对冲扩散火焰中多环芳烃的生成动力学过程.反应机理包括96种组分的502个基元反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层流对冲火焰的结构和主要反应物、中间物质和反应产物的浓度变化,并与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在燃烧过程的PAH生成规律上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但在某些组分的定量预报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研究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氧化特性对于控制其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利用TGA测量了柴油机排放颗粒物升温氧化过程的失重曲线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组成成分复杂,其升温氧化过程不同于纯碳氧化.在进行动力学分析时,常规的Ozawa方法不再适用,采用Coats-Redfern方法按温度分段处理的结果则与颗粒物的升温氧化过程吻合得
本文通过地面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喷嘴雾化试验,阐述了一种纯离心式喷嘴以及增加气动辅助雾化后喷嘴的雾化特性.分析喷嘴的燃油离心力和气体动力分别在雾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出了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罗迅-罗姆勒分布指数N随燃油压力和气液比变化的曲线图,并对纯离心式与气动辅助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对利用活性炭纤维吸附烟气中的NO和SO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其中包括NO的初始浓度、水蒸气体积百分含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催化方法处理的PAN-ACF与粘胶基ACF吸附效率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NO和SO共同存在时,NO促进了SO的吸附,SO却对NO的吸附起抑制作用;PAN-ACF吸附NO和SO的效率高于粘胶基ACF;在温度为30℃、水蒸气体积百分含量为8﹪的条件下,先经过硫酸后氨水浸泡
通过某原生垃圾和某标准煤样在小型管式炉上的混烧试验,研究了混浇反应的常规气体排放、二噁英排放以及燃料中煤掺烧比例对二噁英排放的影响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工况燃烧产物中的二噁英同系物只有OCDD,而呋喃同系物的种类较多,且PCDDs的生成量均大于PCDFs的生成量.随燃料中的增加(0~16﹪),PCDD/Fs生成量急剧下降;煤的添加量从16﹪再增加时,PCDD/Fs的生成量下降不大.单位垃圾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