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墙砂壳坝坝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墙砂壳坝多建在巨厚覆盖层上,坝基为砾质粗砂层,上、下游坝壳为人工堆填的砾质粗砂,结构松散,多数不满足抗震要求。为进行大坝动力安全性分析和液化评判,选择典型心墙砂壳坝,采用振动三轴仪对坝基和上游砂壳砂层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其动强度、动力变形、动孔压特性。结果表明:砾质粗砂的振动应力比值随振次的增加而减小,随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弹性模量随应变值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以陕西省泾阳县高庄镇东风村的滑坡实例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滑坡体的实地考察、地质分析,以及滑坡体土样的室内物性试验、直剪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分析,探讨了黄土塬滑坡体土的强度变形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大规模黄土塬滑坡发生机理打下基础。
PS材料对干旱环境下土遗址防风化加固效果显著,已获得了初步成功。经PS材料加固后的粘土矿物颗粒间胶结连接明显加强,提高了土中粘土矿物胶结连接能力,结构稳定性提高。通过对PS材料加固土遗址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加固后X衍图谱中部分矿物衍射强度降低和密集低矮的非晶体物相峰群的出现。定性说明,非晶质物相的生成加强了矿物间胶结作用;加固前后的红外谱图基本吻合,没有新晶质物相出现,仅是化学健间结合力略有提
通过不同桩间距的3组超长群桩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超长群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力特性,得到了超长群桩侧阻力与桩间距的关系、超长群桩承载力与桩间距的关系以及超长群桩效应系数与桩间距的关系。从超长群桩轴力分布研究了超长群桩的有效桩长问题,其结果对于超长群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针对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湿陷性黄土,考察了特殊的形成条件使其具有较强的结构性,以及加荷、增湿作用下黄土结构性变化引起宏观力学性状的改变。从反映力与水共同作用的压缩变形特性、结构性参数变化特性、结构损伤变化特性以及压损性和剪切损伤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指出了依据不同侧面揭示黄土的结构性变化的途径。
现有地面沉降的预测模型需要大量的土性参数,这些土性参数的取得需要通过钻孔取样,进行大量的现场与室内试验,实施起来不太经济。实际上在地面沉降发生的地区,每年都会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进行统计,并进行定点的沉降观测。基于这些关于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实际数据,通过数学上的回归分析可以推测该地区的地下水的可开采量。该方法从实测数据人手,实施简单,利于快速推测控制地面沉降在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裸露的岩土边坡,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又危及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生态护坡作为一项工程技术,己在边坡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其加固机理的研究却滞后于工程实践。本文在假定植被根系强度和根系在岩土体中的分布规律均为已知的前提条件下。从微观入手建立植被根系─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对其锚固力学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表明,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岩土
景观砌块加筋挡土墙工程中,加筋与砌块及填土间的界面作用特性是关键的技术指标,直接决定该工程的稳定性。不同加筋材料与砌块及填土间的界面作用特性不同,选择合适的加筋材料对景观砌块加筋挡土墙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室内拉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当法向应力较大(大于10kPa)时双向土工格栅与全风化泥岩界面间的极限表观摩擦阻力小于丙纶长丝机织土工布与全风化泥岩界面间的极限表观摩擦阻力;在加筋材
土体电导率与土体内孔隙水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是运用电导率测试法监测土体污染的重要依据。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饱和砂性土的电导率与孔隙水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符合Archie经验公式,并且分别获得其经验参数m值;分析了TDR测试技术在监测土体污染方面的可行性,通过TDR测试结果可以直接获得测点的孔隙水电导率,从而达到监测土体污染的目的。
桩锚支护结构中锚杆的受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大小。对锚杆受力进行原位监测,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对于优化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某基坑工程为依托,对锚杆在张拉锁定及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了全程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讨了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问题。
膨胀岩边坡处理技术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对其变形与破坏机理的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前提。诸多实践表明,降雨入渗将导致膨胀岩边坡的含水量场发生变化,同时影响到边坡的应力状态与变形形态。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膨胀岩边坡吸湿前后的应力状态与变形形态进行了数值分析,并采用基于应力状态的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边坡的安全系数,以探讨含水量场变化导致膨胀岩边坡变形与破坏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变化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