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灭螺方法的比较--多种灭螺药物在云南大山区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全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与临床研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云南省钉螺分布环境十分复杂,交通不便,不少地区尤其是山区灭螺季节常常缺水,雨水季节到处渗水,蜂窝石有螺环境采用常规灭螺方法效果较差,氯硝柳胺因其对鱼的毒性较大无法用于鱼塘上游灭螺等原因,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在省血防办的支持下,使用50%氯硝柳胺、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干粉、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密达利等灭螺药物对云南省大山区有螺环境进行了现场灭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灭螺效果。
其他文献
吡喹酮由于其毒性低、疗程短、病人耐受性良好和口服方便等特点,自上世纪70年代被用于治疗人血吸虫和蠕虫感染以来,共几亿人服用该药,证明吡喹酮治疗一般患者相当安全。同时,吡喹酮的降解是在肝脏中进行,故肝脏受损会影响吡喹酮的代谢过程,从而增高血药浓度和延长半衰期。晚期血吸虫病人由于肝脏受到较重损害,在口服相同剂量下,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周围血药浓度和消除半衰期均较正常人和慢性血吸虫病人的为高和延长。把握不当
中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经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疾病监测预警系统是防疫工作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能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持续改善社会卫生条件:水/环境卫生设施/居住条件/卫生法制/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科学(知识)/技术手段/医疗服务确定监测和防控重点-优先性开展适当的监测/调查建立疾病预防和控制项目/规划:政治承诺国家项目/地方项目 目标
晚期血吸虫病人(巨脾型)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一种类型,其中相当一部分须行手术治疗.我院从1991-2011年20年间共行晚血手术239例,其中单纯切脾148例,切脾+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1例,未行分流术,在239例病人中,脾脏Ⅲ°肿大合并重度脾亢有86例,Ⅱ°肿大合并脾亢或消化道出血的有34例,有2例脾脏只有Ⅰ°肿大,但有较重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急诊手术,合并乙型肝炎的有35例,合并丙肝的有3例,合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17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其中巨脾型患者75例,腹水型患者98例)和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单学科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93例(其中巨脾型84例,腹水型109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单学科治疗相比,多学科综合治疗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术前准备时间
会议
本报告对2005-2012年急性血吸虫病报告疫情分析,总结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和挑战,提出下一步建议。
会议
本文总结江苏省血吸虫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快速简便的胶体染料免疫试纸条法,用于疗效考核的短寿抗体反应和循环抗原检测方法,以及现场监测预警哨鼠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例自1996-2005年递增,2005年后下降,每年均能发现急性病例,2002-2004年是高峰,2008年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推算病人数约800多人。因此建立55个血防县(市、区)疾控中心,26个粪检实验室形成血吸虫病情监测工作网络,进行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培训竞赛以及质控考核。
在国内外率先成功研制重度疫区“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的“无血吸虫感染者学校”干预模式,有效避免学生感染。通过干预学生接触疫水行为,避免血吸虫感染,将现行血防“控制人群暴露后感染”的“二级预防”,提高到“直接避免暴露”的“一级预防”。成果完善了国家血防策略,为我国制定和实践《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有关条款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保证。成果紧密结合血防工作实际需要,对全国血防具重要指导作用。既可使学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