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几点建议

来源 :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电气工程教育要适应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知识的集成化、学科交叉以及工程技术与社会和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电气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的初步探讨,提出了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建议,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合理的政策导向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和学生,使之能积极参加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来。
其他文献
提出多元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将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主观与客观评价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与特长,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在多元化教学过程实施当中,通过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过程多元化,依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从点到面,根据
根据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具体情况,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材建设和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等情况。
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从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课程内容主要是强化全控型器件的内容,并且在多媒体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同时指出实践教学环节要重视,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中,观念、机制、利益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暴露了教学资源共享中的很多问题,涉及优质资源的界定,教学资源的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共享运行模式,技术层面上的规范等,影响了教学资源的持续建设,需要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对策和措施,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全面开展,教学资源共享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推动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们成才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增长,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颇具远见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和总结目前国内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环境和特点,就科研环境的构建、科研训练的规划、管理以及激励与保障机
根据"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以及PLC技术的发展情况,针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符合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制定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是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加强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
本文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讨了与此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以该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目标,阐述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是实现21世纪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整合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是优化知识结构的前提;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强化综合能力培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及课程设置原则以及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创新能力的措施.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
本文从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地位、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在新形式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性环节、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改革问题,为今后实践教学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交叉多重优势的学科.在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的规划下,成都理工大学依据市场的要求,遵循专业的办学规律,详细制定了成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办学特点.制定的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应用所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工程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水平为目的确立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