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形成与假设检验的选择偏向研究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1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设形成和假设检验被认为是归纳推理的两个子过程。假设形成是对己知数据形成可能的可供选择的解释;假设检验则是判定己知假设是否正确,或者在一系列可能性中选取有效假设。假设形成与检验是一种独立于智力之外且又高于智力的一种能力,它是解决任何复杂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是人们发现规则、形成概念、建立假说、获得知识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类别概括一规则发现”为主要研究范式,给被试提供包含多个知觉维度的刺激,要求被试通过知觉观察与反馈学习来发现基于类别的规则,以此来探究被试在假设形成与检验时有没有选择偏向以及假设否定和收敛等子过程。
其他文献
视觉词汇阅读涉及到由字形通达语音(形-音)或语义(形-义)的认知加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字形、语音和语义的共同作用是阅读的内在认知机制,而且这种机制具有跨语言普遍性。汉字是表义文字,和拼音文字相比具有独特的形旁表义功能,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汉语和其他声调语言的研究广泛的探讨了声调在口语词汇识别中的作用。然而,在早期的口语词汇识别—音节感知阶段,声调在音节感知中的相对作用机制以及声调与音段信息(声母和韵母)共同作用机制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二语熟练度对语言加工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不同熟练度二语者是如何利用信息进行句子加工的?动词亚范畴信息在二语句子加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些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诸多研究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其身体健康、认知发展、学业成就、社会性情感发展等多处于劣势。但动态测验及随后的干预反应范式本着"在干预中测验,在过程中评估"的理念,有利于减少由于不理解题意、不适应测验环境而造成的对弱势儿童认知水平的低估,在考查儿童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更能探查其潜在水平。运用动态测验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干预即可探查其认知发展潜能,明显改善其测验成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前、后测干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物体相关的动作信息(可操作性)可能是可操作物体心理表征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Bub&Masson,2011; Myung,Blumstein,&Sedivy,2006)。与物体相关的动作信息或可操作性是指如何用手将物体拾起并移动的知识( Filliter,McMullen,&Westwood,2005),例如怎样拿起一块砖头进行上下移动,或抓握物体后如何使用的知识(
冲突适应效应(Gratton效应)是指在认知冲突任务(如Stroop任务)中,前一试次是协同条件时当前试次的协同性效应(非协同条件与协同条件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前一试次是非协同条件时当前试次协同性效应的现象。通常该效应被认为反应了人们在任务情境下实时的认知控制尤其是冲突检测过程。维度重叠理论根据任务情景中任务相关和任务无关刺激集合间,以及它们与反应集合间可能存在的在感知、结构或概念上相似性,即维度
传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饮酒真的能提高创造力吗,前人使用发散思维、艺术创作、顿悟问题等创造性任务发现酒精对创造力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还可能伴随着安慰剂效应。还有证据表明如果个体怀有喝完酒后创造性会提高这种期望,创造性得分也会显著高于无期望组。本研究基于顿悟问题解决的"原型启发"理论(张庆林)探讨酒精对创造性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如果能够在大脑中激活恰当的原型及其所包含
视听感觉通道Oddball范式有助于探讨无关声音刺激的变化对视觉任务的影响。已有研究认为无关声音刺激的小概率变化或新颖性奇异性会捕获注意,使得随后的任务成绩受损。这一干扰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变化无关信息的自动探测过程,第二阶段是非随意注意转移和定向过程。认知控制对干扰过程的调节机制主要有两种观点:(1)无关信息的抑制过程与目标任务加工过程竞争注意资源,个体意图和任务需求使得注意资源偏向于目
以往研究多从无意识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但较少揭示无意识加工是如何影响创造性问题解决。本实验把无意识研究领域的阈下启动范式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相结合,探讨无意识加工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促进效应,并应用无意识领域已有的成果和理论,尝试从新的角度来解释无意识加工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改进的掩蔽启动实验范式,以远距离联想测验( RAT)和字谜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为两部分:阈下判断实
亲子关系和友谊是儿童青少年的两种重要的亲密关系经历,对其情绪适应有重要影响。关于这种影响,以往研究至少发现了三种关系模型:交互作用模型、间接效应模型和独立模型。其中Blowby(1973)的依恋理论为间接效应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该理论,积极的亲子关系所形成的安全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其他关系的期望,为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基础,继而影响个体适应,但相关实证证据尚不多见,而且这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