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中西文化观与其翻译话语的生成机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复中西文化观的要点是摄取精华、离析糟粕、兼容古今、会通中西,这决定了严复文化观的功利主义性质。严复的中西文化观深深影响了他本人的翻译观。严复的翻译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真实”、“明晰”、“信任”和“理解”。严复的功利主义文化观为其翻译观置入了另一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功用”(或“善”)。“功用”价值凌驾于“真实”、“明晰”、“信任”、“理解”等价值之上,在“功用”价值与其他价值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严复便选择遵从“功用”价值,而舍弃或部分地舍弃其他价值。明确了严复的中西文化观和翻译价值观的功利性,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把握严复翻译话语的生成机制。
其他文献
古代、近代汉语中不存在疑问域限制规律,“邪(耶)”“乎”“与”等疑问语气词可以出现于各类问句。现代汉语中“吗”与“呢”的互补分布也是在历时演变中自然形成的。“吗”的使用造成疑问域的移动也不是疑问域限制规律作用的结果,非疑问语气词“吧”有时也会造成疑问域的移动。
关于《经典释文》的重纽,我们曾撰有《<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的统计及结构特点》一文,通过对《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的统计和分析,文中得出关于《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特点的两条规律:A 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虽然这是两条基本规律,但《经典释文》中仍有少量例外反切。我们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
本文提出基于《汉语大词典》和样本统计方法对古代汉语双音化趋势进行定量研究的新型思路,给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双音词总数和新产速度的统计数据。数据表明,中古时期是双音词占据词汇系统主要地位的关键阶段,也是双音词形成最为活跃的阶段,在古代汉语双音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也分析了中古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并对古代汉语的分期从词汇角度进行了考察。
汉语“最……之一”格式使用的历史已越百年,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却不断遭受质疑。本文以古文献实际用例证明这一格式在语法、逻辑上的理据及其句式渊源。文章表明:古汉语程度副词“最”具有表述群体对象的用法,并且沿用至今,与“最……之一”格式评价最高级层群体范畴中某一个体的语用功能相吻合。“最……之一”格式受英语的句法形式影响而产生,但并非出于英汉对译的需要,其表达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及
吐鲁番出土文献是研究中古史、汉语史的珍贵资料,本文拈出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九组词“抄麦”、“候-候次-候人-更次”、“勘当-堪当”、“生绢-生绢画-泥素”、“石舍”、“头须”、“乡口+圡”、“行道-行次”、“遮护”进行考释,同时更正前贤时彦在考释这些词语时的失误。
会议
会议
本文以文献为佐证,对敦煌变文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和校勘:六尺才、六种成就、(禾莫)垥、母曾、七岁十岁、祗域、强等。
会议
指人名词复数的表示,对于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而言,是个重要的考验,更是词汇研究重要的观察点。现代汉语乃以[指人名词+们]表现之;「~们」于近代汉语方告完成、广泛运用。古汉语采用[数+指人名词]、[名指人词+特定名词]等方式表示之。不同方式的运用,皆是汉语欲解决「如何表现复数」问题的明确表现。 本文欲了解在词汇复音化完成的时代、「~们」未形成之时,汉语如何表达复数概念;故选取晚唐五代禅宗《祖堂集
现代汉语的愚蠢义,并不是来自“蠢”,而是来自古代的“惷”。在历史发展中,“惷”讹变为“惷”,因“惷”、“蠢”为异体,后世便用“蠢”表示愚笨义,字音也随着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