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空时组码与空时组码的OFDM系统性能比较

来源 :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19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差分空时组码(DSTBC)和空时组码(STBC)分别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相结合的系统性能.差分空时组码在平衰落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克服多普勒频移对系统的影响,并且利用正交互满设计,大大简化解码算法,与OFDM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多径衰落性能.空时组码与OFDM相结合,采用梳状导频结构,可以有效地估计快衰落信道.通过仿真,得到两种系统的误码率结果,经过对比,说明差分空时组码与OFDM结合,可以不需要利用导频信息,有效地抗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但误码率性能不如相干解调的空时码系统.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滤波器即SD-ROM滤波器(Siganl-Dependent Rank-Ordered-Mean Filter).这种滤波器首先根据秩序差值对图像进行噪声检测,然后根据邻域像素的灰度统计值对噪声点的灰度真值进行估计从而完成滤波.与中值滤波器相比,SD-ROM滤波器更能有效的滤除噪声,同时又能很好的保持图像的细节和边缘特征.所以本文将其应用到图像分割的预处理过程.实验表明,对
分析了分形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中人造目标检测的可行性,将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分形维数估计方法—DBC方法引入到SAR图像目标的检测中,并研究了灰度级压缩、计算方式及是否预滤波对分形估计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算法是有效和值得推广的.
基于分形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将脉冲信号的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作为识别脉内调制方式的分类特征,这些特征包含了雷达辐射源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等信息,反映了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调制规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这些特征具有对噪声不敏感的良好特性.所提取的分类特征类间距增大、类内距离小,简化了分类器的设计.本文对10种典型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了分类识别,并获得了较高的
本文提出一种变指数插值的方法,实现了由小波变换模极大重构原始信号.该算法通过对插值指数的改变,提高了信号重构的精度,且在投影迭代过程中,不必求解指数插值方程,从而减少了计算量.通过数值仿真实验,证明该重构算法比Mallat算法计算量小且重构精度高.
本文给出了一种说话人识别的实用系统,系统的识别框架是基于多分类协同工作的.在多分类器系统中,采用了ANN、GMM分类器和子带结构分类器,参数选取上有MEL,LPCC.多分类器融合时采用使用CFM函数作为目标函数.系统实时工作,在超短波信道(15db)中取得94﹪的识别率.
MC-CDMA在高速信道下能有效的抗多径,而智能天线有良好的抗角度扩散的能力,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提高系统抗多径及抗角度扩散的性能.论文分析了用智能天线在强多径信道下接收MC-CDMA(多载波CDMA)的系统模型,介绍了自适应波束在频域形成波束的原理,着重研究了其误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MC-CDMA系统在智能天线下比常规天线具有更好的抗多径及抗角度扩散的性能.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维Turbo乘积码的串行迭代译码算法,该传统算法一次迭代由4个步骤组成,(a)初始化行译码对数似然比先验值为0——(b)行译码求得行非本征LLR值——(c)对列译码器对数似然比先验值进行设置——(d)列译码求得列非本征LLR值,若要进行多次迭代,则在设置好行译码器的先验值后重复步骤(b)到(d),如此循环直到得到可靠的判决后完成软输出.在上述迭代过程中,关键是计算外信息:行非本
本文在分析了频率偏移引起的子载波干扰的基础上,针对分数倍频率偏移提出了一种盲估计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循环前缀来估计频率偏移并进行校正.仿真结果表明,该盲估计算法收敛的时间较短,而且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频率偏移估计,使得校正后的性能接近于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系统性能.
在移动通信产品以及其它电池驱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都面临着低功耗工作的要求.绝热电路为低功耗VLSI设计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崭新途径.绝热电路采用流水线结构,当实现DSP等复杂的数字系统时,为确保各输入信号的同步,常需插入大量缓冲器,带来额外的功耗损失.因此,进一步降低绝热电路的功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的带通采样信号的多相滤波器的硬件设计是基于FPGA实现的,结构清晰,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能实现多种采样频率转换的抽取滤波;由于FPGA器件的易编程性,可以很方便的对电路进行调整,便于电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设计通过计算的仿真,表明滤波器能正确稳定的工作.该技术已应用于某雷达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