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促病指数的早稻穗瘟病发生气象条件监测预报模式

来源 :2009农业环境科学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qi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湖北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及一季稻均可能发生。早稻、半高山地区中稻受危害较严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筛选早稻穗温病适宜发病气象指标,用致病日、致病日与抽穗开花期吻合程度、致病日持续时间构建早稻穗瘟病促病指数,计算历年早稻穗瘟病发病指数,对比稻瘟病发生实况给出阈值,建立湖北省早稻穗瘟病气象等级监测预报模式。经历史检验和预报检验,基本可以反映早稻稻瘟病发生情况,可用于早稻穗瘟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和服务中。
其他文献
  针对北京地区常见日光温室,在建立辐射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对地面辐射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显示:叶面积指数达到3.
  立足气象与水资源现状,开展蔬菜作物需水与节水灌溉研究,引入气象服务手段进行节水灌溉模式探索性研究,对解决蔬菜产业不断扩大与地下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受气候变化和干旱影响,东亚飞蝗在环渤海蝗区一度连续大发生,蝗虫灾害遥感监测系统旨在通过植被指数和地面温度的实时监测及定量计算分析,为蝗虫的出土、发生提供科学的监测
  飞蝗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选择了环渤海四种典型(沿海、水库、洼淀、内涝)蝗区,利用秩相关系数法筛选气象因子,确立了影响环渤海不同蝗区飞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指标
  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生长量变化上。为了确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利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
  对农业环境信息与数据共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和数据库模式是制约数据共享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收集到的现有农业环境数据源及相关分类体
  [目的]对安徽省热量资源进行栅格化处理,解决无测站地区的热量资源估算问题,为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安徽省1971-2000年气象站地面资料,在地理信息系
  春季气候条件异常一直是制约河南省小麦粮食生产的瓶颈之一,特别是春旱在河南省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机率更高.9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加快,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机率加
  随着农业气候资源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与地理学相关的农业气候资源模型被建立。为了实现将专业模型与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相结合,实现业务应用与决策支持,该文基于组件GI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但是粮食生产时常受到旱灾的影响,为了为满足新时期抗旱业务工作的需要,河南省气象局从2006年开始进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建设试点工作,截止2009年6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