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河南省春季降水与温度变化时空分析

来源 :2009农业环境科学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气候条件异常一直是制约河南省小麦粮食生产的瓶颈之一,特别是春旱在河南省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机率更高.9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加快,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机率加大,分布更不具确定性.作为春季干旱发生的主要因子——春季3~5月降水及温度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异性.为了更好地研究春季干旱的发生发展,我们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河南省1971~2000年30年的气候资料上进行河南全省春季3~5月降水、3~5月温度及降水温度比的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研究得出:豫南春季降水减少最为严重(南阳盆地除外),豫中次之,豫北春季降水稍有增加;从温度的变化分布来看,河南全省春季温度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豫南的信阳、驻马店,豫西北的济源、焦作、洛阳、郑州及平顶山地区温度上升趋势较大,南阳盆地、豫东平原及豫北平原地带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反应春季气候异常的降水温度比豫南为负向变化最大,豫北为正向变化最大,空间分布与春季降水基本吻合.综合分析说明未来河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将会更加不稳定.
其他文献
  为探明酸雨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用pH为1.5、2.5、3.5、4.5和5.6的模拟酸雨在小麦灌浆期对其进行喷淋,然后测定不同pH模拟酸雨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酸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有多方面的影响,关于气候变化的风险研究逐渐成为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的主要领域。淮河流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的气候过渡带,也
  介绍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养殖业污染现状。养殖污染已超过生活和工业废水中的污染。养殖污染成为制约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系统论述了养殖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循环
  针对北京地区常见日光温室,在建立辐射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对地面辐射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显示:叶面积指数达到3.
  立足气象与水资源现状,开展蔬菜作物需水与节水灌溉研究,引入气象服务手段进行节水灌溉模式探索性研究,对解决蔬菜产业不断扩大与地下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受气候变化和干旱影响,东亚飞蝗在环渤海蝗区一度连续大发生,蝗虫灾害遥感监测系统旨在通过植被指数和地面温度的实时监测及定量计算分析,为蝗虫的出土、发生提供科学的监测
  飞蝗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选择了环渤海四种典型(沿海、水库、洼淀、内涝)蝗区,利用秩相关系数法筛选气象因子,确立了影响环渤海不同蝗区飞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指标
  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生长量变化上。为了确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利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
  对农业环境信息与数据共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和数据库模式是制约数据共享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收集到的现有农业环境数据源及相关分类体
  [目的]对安徽省热量资源进行栅格化处理,解决无测站地区的热量资源估算问题,为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安徽省1971-2000年气象站地面资料,在地理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