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数据分类体系与共享平台建设

来源 :2009农业环境科学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n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农业环境信息与数据共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和数据库模式是制约数据共享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收集到的现有农业环境数据源及相关分类体系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初步建立了一套开放性的农业环境科学数据分类及编码体系。基于此,研发了数据网络发布与共享平台模式,为实现各个研究机构间数据共享提供整体的技术支撑,从而为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有利的数据支撑环境。
其他文献
  鄱阳湖区是江西主要的水稻产区,以双季稻为主.在当前双季稻推荐施肥(N-P2O5-K2O=180-90-150kg/hm2)基础上,化肥与猪粪配施、穗期增施氮钾肥,及添加肥料增效剂等控氮节磷
  进入农业系统的过量氮(N)、磷(P)极易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潜流、侵蚀、渗漏及农田排水进入水环境,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本文收集整理了110篇已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数据,并结
  为探明酸雨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用pH为1.5、2.5、3.5、4.5和5.6的模拟酸雨在小麦灌浆期对其进行喷淋,然后测定不同pH模拟酸雨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酸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有多方面的影响,关于气候变化的风险研究逐渐成为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的主要领域。淮河流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的气候过渡带,也
  介绍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养殖业污染现状。养殖污染已超过生活和工业废水中的污染。养殖污染成为制约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系统论述了养殖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循环
  针对北京地区常见日光温室,在建立辐射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对地面辐射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显示:叶面积指数达到3.
  立足气象与水资源现状,开展蔬菜作物需水与节水灌溉研究,引入气象服务手段进行节水灌溉模式探索性研究,对解决蔬菜产业不断扩大与地下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受气候变化和干旱影响,东亚飞蝗在环渤海蝗区一度连续大发生,蝗虫灾害遥感监测系统旨在通过植被指数和地面温度的实时监测及定量计算分析,为蝗虫的出土、发生提供科学的监测
  飞蝗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选择了环渤海四种典型(沿海、水库、洼淀、内涝)蝗区,利用秩相关系数法筛选气象因子,确立了影响环渤海不同蝗区飞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指标
  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生长量变化上。为了确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利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