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杂交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全国第六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温度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厚垣孢子产生的影响,酸碱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生物学效率等问题,总结二个草菇杂交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利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灵芝制品在台湾的研究发展现况,并探讨了灵芝活性成份的研究趋势及灵芝属的分子学鉴定系统.
本文提出自接种后到菌丝长满为菌筒培养前期,菌丝长满到转色为菌筒培养后期,并对菌筒后期培养的方法、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本实验选用10个草菇菌株作为亲本,相互交配获得45个杂交菌株.评比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高产的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双亲间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单孢菌株普遍表现为出菇晚、产量低;不论是亲本、单孢菌株还是杂交菌株,出菇早的菌株普遍产量较高,出菇晚产量低.
杏鲍菇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珍稀品种,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黄萎死菇的现象,轻则造成减产,重则出现绝收.所以,了解杏鲍菇黄萎死菇的发生原因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生产上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分析福建食用菌产业的地位与作用;福建食用菌发展的特点与趋势;面临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讨论规范秀珍菇品种、名称杂乱的局面,研究分析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主要环境因素对子实体发生和发育的影响.
笔者就多年来从事多项集约化规模栽培,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再反思,提出在进行集约化规模栽培前应对体制进行确立;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认识和思考;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是集约化栽培能够长期运行的基础;成功与否,在于管理者随时都能够和菇"对话",创造最佳的发育环境;效益的盈亏,取决于经营管理上的"透明度"高低等观点.企望对后来者有所启迪,少走弯路.
金针菇栽培废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作为菌肥的基质将可变废为宝,本文介绍了金针菇栽培的培养基配方,并对其营养成份进行了测定、讨论了金针菇废料作为微生物肥料的基质,产生的肥效.
本文介绍福建省常见粮食、油料、纤维等作物和水果、经济林木为对象,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其副产品及加工下脚料主要营养成份及在食用菌栽培上应用方法.谨供者参考.
M5及M112是助堆剂中的两株嗜热真菌,实验表明它们可在25℃-55℃,pH5.0-pH10环境中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50℃左右,最适pH7.5,经65℃高温处理,两菌株乃可存活.M112更耐高温;同时还研究了各自的保存方法.平板堆制试验表明它们能分解转化培养料,有助于蘑菇菌丝的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