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论语》“直躬”故事所体现的东亚正义观念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父子相隐’和‘直在其中’的意义,考察‘直躬’故事中体现的儒学中的正义的特性。‘直躬’故事明确的向展示了叶公和孔子观点的差异,很好的显示了儒学中所规定的正义的特征。就像根据观察事物的位置的不同,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一样,两者的差异可以说是由于理解世界的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的难以达成一致观点的论争。根据把人看做是个体性存在还是具有关联的存在的不同,就会在‘证’和‘隐’之间做出不同的选择;并且根据把行为准则看做是外在的普遍规律还是内在的时中性基准的不同,‘直’的意义也会相应不同。
其他文献
本文之作,将针对《圆善论》一书的思路,做一解析,并提出批评的意见.本书之做,以康德「最高善」观念切入,以「德福一致」命题为对象,以孟子文本为疏解材料,以天台圆教为模式,企图建立儒家的圆善理论。笔者认为,迹冥论是套用的理论,本身是来自郭象对庄子的误解而出现的,牟先生以之曲解道家而使用了。天台圆教观是为与华严争胜而建立的,内容也是对华严的曲解而发展的,主张华严缘理断九,牟先生藉之以评点儒学理论,刻意高
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思想酝酿己久。《神学政治论》中的一些思想在他年轻时就己萌芽和发生,甚至已经表达出来,他因此受到犹太教会革除教籍的惩罚。后来,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长,这些思想不断得到扩展。所以,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也并非只是因应当时尼德兰的政治和宗教斗争的需要。《神学政治论》的主题是划分开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斯宾诺莎论述的不只是哲学与犹太教或基督教的问题,而是哲学与作为哲学对立面的所有宗教之间的关系问题
希腊化时期无论是斯多亚学派还是怀疑主义、伊壁鸠鲁学派都十分关注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问题,从而其哲学都呈现出普遍的伦理化倾向.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时期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斯多亚学派认为自然的即是最高的善,动物的自我保存的第一冲动即是符合其本性的,从而也就是自然的,而与自然一致的行为就是有德性的行为.所以要追求"与自然一致地生活",将与自然和谐视为应努力达到的目的.本文采用王文华的翻译“权能之内”。
哈贝马斯对宗教进入公共领域持一种积极的观点,并给出了宗教进入公共领域的方案。虽然罗尔斯提出的”公共理性”让宗教公民背负上了与世俗公民不对等的认知负担,但哈贝马斯仍然认为,在公共领域中必须坚持”公共理性”的运用,实现公平、公开、自由、理性的商谈,才能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基础,促进社会稳定与国家团结。这不仅是因为国家只有在于各种宗教和教会的关系上保持中立才能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还在于民主的法治国家的合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梳理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并根据文本内容来指出强立场似乎是站不住脚的,并站在弱立场上重新解读哲学王悖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赞同传统弱立场的观点,会表明他们中的某些观点依旧存在着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显现出本文独特视角的优势。
本文笔者将以我国当前法院系统改革为出发点,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所作出的部署当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上述转变的意蕴。而基于人性预设的分析则能够更好地呈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司法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最终实现司法独立,除了约束司法权行使的“环境”要达标之外,保障法官自觉履行职责的“抗体”也必须同时得到提升。
本文力图说明,他者问题无法在先验哲学的语境下得到正当的谈论,只有在当下的生存实践经验中,他者及其意义才能显现,而解释学的经验正是这种适合于他者显现的实践经验。鉴于此,本文将分成两步进行。首先是对解释学经验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把解释学经验中所暗示的他者的意义指明出来。哲学解释学经验中对于他者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丰富的启发性。效果历史意识与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分有共同的思想旨趣,即实践。虽
伽达默尔的“我-你”关系是从解释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的斗争中发展出来的,是解释学中的对话关系在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的主客关系的胜利。由于真正的历史正体现在连续“我-你”关系的理解事件(对话或交往实践)中,而“我-你”关系的理解(对话或交往实践活动)又是以善良意志为基础,并且也是以善的共同体为发展方向的,因而真正的历史本身也是以善为动力和目的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与伽达默尔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胡
伽达默尔将他所主张的语言的普遍性建立在奥古斯丁所说的内在语词(verbum cordis)的基础上,这并非忽视外在言说出的具体的话语,而是要将语言置回其正确的解释学视域。语用活动(actus exercitus)无法完全涵盖意指活动(actus signatus),但语言的普遍性并不会因为语言的有限性而受到限制,因为解释学具有反思语言达到它们目的的限度,“语言的失灵(Versagen)证明语言为一
伽达默尔早期一直致力于柏拉图哲学研究,而柏拉图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其哲学思想,伽达默尔正是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发现了诸多诠释学思想的范型,并通过对柏拉图“对话”的诠释学改造,形成了诠释学“对话”。对于伽达默尔来说,诠释学现象是一种具有问答服构的“对话”过程,而这种理解的“对话”彰显了诠释学在文本诠释和翻译实践,乃至整个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