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单体型进行模拟数据集基因组育种值估计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单体型是指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或某一区域的一组相关联的SNP 等位位点.它能够作为一个整体遗传并且发生重组的几率很小.相对于SNPs 进行育种值估计,单体型能够整合遗传变异的区组信息,考虑了区组内部的互作效应,同时减少了计算量,因此以其作为最小单位进行分析要明显优于单标记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健康有更高要求,白牛肉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容易吸收,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犊牛白肉的研究重点主要是犊牛的健康和养殖成本的降低等方面.本文旨在综述代乳粉的研究进展和犊牛的饲养模式,研究证明用代乳粉饲喂犊牛可使犊牛获得与全乳相似的生长性能,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还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档牛肉的追求。利用优质小白牛肉的生产提高我国牛肉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益,促进养
荷斯坦种公牛培育作为奶牛繁育体系中重要环节,承担着为牧场提供优秀冻精、扩繁高产奶牛,推进奶牛群体改良计划的重要任务,然而夏季热应激导致的种公牛繁殖性能下降等功能障碍大大影响着种公牛的正常生产.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同课题组在种公牛热应激问题上研究成果予以归纳整理,综述了在营养调控水平和遗传选育水平上对热应激缓解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夏季之后种公牛高效投入生产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营养调控配合饲养管理
Ⅲ型干扰素(Interferon)又称为IFN-λs或IL-28s,是有别于Ⅰ型和Ⅱ型的干扰素新家族成员,同样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IFN-λs对经由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奶牛病毒性传染病如口蹄疫(FMD)、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均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并且与IFN-α相比,具有毒副作用显著降低的特点,因此牛IFN-λs成为抗病毒制剂研发的一个新的关注点.本研究利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系统表
近些年,我国肉牛养殖业有较大的发展,而相对来说,作为整个牛业生产的后备力量的犊牛,其培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然不足.肉牛犊牛如何断奶、什么时间断奶和断奶后如何饲养管理犊牛,才有利于犊牛后期发育,仍需不断研究和探索.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断奶日龄对安格斯杂交肉犊牛生产性能和部分血清指标的影响,探索安格斯杂交犊牛的适宜断奶时间,结果表明各血清指标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在不同日龄虽出现差异,但其浓度均保持在
我国奶牛业正处在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传统奶牛业向现代奶牛业转变,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场,将有利于提高奶牛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原料乳质量,为养殖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在河南省、辽宁省开展了奶牛标准化饲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同时通过整理分析《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一书中奶牛标准化示范场的有关资料和信息,试图反映奶牛标准化养殖的一些工艺、饲养模式及其区域性差别。通过充分利用新疆、甘
预防肢蹄病的发生,是动物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奶牛健康、延长奶牛使用寿命的关键.针对实际生产中更多的采取肢蹄病发生后才加以治疗可能对生产造成损失这一问题,本文从提前预防的生产管理目标角度,分析探讨了工程措施、日常管理对奶牛肢蹄健康的影响,以求从源头上减少肢蹄病发生几率,从而为有助于奶牛肢蹄健康提供参考.良好的工程措施有助于奶牛肢蹄健康,减少肢蹄病发生。生产中,在舍饲条件下,清粪通道是奶牛主要
1.引言近年来,随着生产性能测定的全面开展,宁夏地区积极开展了优质高产奶牛核心群选育工作,积累了大量生产性能测定(DHI)记录及较为完整的系谱数据,这为群体遗传评估及奶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引言产奶性状是奶牛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包括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与候选基因法、标记-QTL 连锁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具有通量高、速度快等显著优点.尤其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利用NGS 进行关键基因鉴定已成为主流方法之一
1.引言Niemann-Pick type C2(NPC2)由NPC2 基因编码,在动物机体内部脂类运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转运调节作用,在胆固醇代谢SREBP 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相关研究表明,与NPC2密切相关的NPC1 基因在机体内的突变会诱发诸如人类肥胖,小鼠进食困难等症状.
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通常指存在于血浆或血清、脑脊液等生物体液中的游离于细胞外的小片段DNA,一般认为是凋亡或坏死细胞中的基因组DNA 降解后进入生物体液而形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