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1650 m3高炉提高煤比生产实践

来源 :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钢1650m3高炉通过采取精心操作,提高高炉适应能力;减少入炉粉末,确保精料入炉;以及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2004年高炉煤比提高到160kg/t.但是要进一步提高煤比,仍有很多工作要作.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转炉冶炼终点的影响因素,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转炉终点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网络学习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对转炉终点成分和温度的预测:终点碳含量在目标值±0.02﹪以内的命中率为77.78﹪;终点磷含量在目标值±0.002﹪以内的命中率为62.63﹪;终点温度在目标值±12℃范围之内的命中率为65.66﹪.
主要针对武钢250t的单嘴精炼炉进行了脱碳的水模型研究,考察了脱碳速率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关于综合脱碳及内部脱碳的准数方程:(1)综合脱碳的准数方程:Vtc/QρL=2.3556×10-3×Fr0.4925(H/d)2.4042(h/d)0.1382×10[2.1008(r/R)2-2.3835(r/R)(2)内部脱碳的准数方程:Vic/QρL=1.641×10-3×Fr0.4945(H/d)1.5
本文介绍了高炉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发展历程,并对这一类模型最新的研究成果-多流体高炉数学模型的基本框架进行详述.最后,列举了该模型的一个应用实例,即模拟高炉使用含碳铁矿石热结块的操作,对炉内现象和操作性能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解析.
应用Fluent流体力学三维计算软件,用κ-ε双方程模型在给定的数值计算条件下,对济钢第一炼钢厂4#板坯连铸中间包内的钢液流场进行数学模拟,计算了有、无流动控制下中间包内的钢液流动.结果表明,合理的流动控制有利于中间包内夹杂物的上浮和吸附;通过分析获得中间包流场的最佳优化方案.
以某难浸低品位硫化铜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浸矿细菌对该矿石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成功地选育驯化得到了生理活性和浸矿活性均较好的、适宜矿石性质的浸矿细菌,提出了有效的细菌驯化方案,通过柱试和井下现场浸矿试验确定了矿石酸化、电位控制、淋浸方式和制度、矿石粒度、最佳浸矿酸度、浸矿液量、浸矿酸耗等工艺参数.针对某难浸低品位硫化铜矿石,试验取得了柱浸24周后铜浸出率达30.62﹪,井下现场8个月铜浸出率可达22.
通过水力学模型实验,研究了湍流抑制器对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影响,并比较了有无湍流抑制器时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特性.湍流抑制器使钢液由长水口注入中间包后再返回,从而消除了中间包短路流,发展了表面流,延长了滞止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有利于中间包内夹杂物的去除.湍流抑制器与单挡坝的结构在控制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方面效果较好.
小型转炉通过采取有效的冶炼手段将终点磷、硫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通过合理的工艺方案、脱氧合金化制度,减少夹杂物含量,从而成功试制出08LZ优质带钢,为今后小型转炉生产优质钢积累了有益经验.
考虑到RH过程的物理特性,特别是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的行为和两相间的动量传输,建立了该精炼过程中整个装置内钢液流动的三维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将钢包,插入管和真空室视为一个整体,基于双流体模型处理和描述了气液两相流,并采用了特殊修正的k-ε双方程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有关细节.
本文针对合钢HRB400钢强度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改进工艺措施提高成品碳的含量,加强炉后处理,使强度得到明显地改善.
本文主要介绍了WZ系列无料钟炉顶设备在宣钢炼铁厂的应用及该设备的主要特点,并对基本配置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几种形式的布料器进行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