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座椅滑动的尾撞乘员保护

来源 :2015第十八届汽车安全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被中、低速追尾碰撞下有产生乘员颈部挥鞭伤的风险,其事故多发的特点造成很大的成本。通过汽车座椅设计来减少乘员头部和上躯干之间的相对运动是降低颈部挥鞭伤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汽车安全性法规和新车评价测试的重要要求。基于头枕支撑或椅背转动的措施是已有的且有效的保护手段,但头枕的保护效果对头枕位置是否合适及是否能及时到位敏感,基于调角器的椅背转动措施在高速尾撞下有可能对乘员约束不利。本文介绍基于座椅滑动的尾撞乘员保护原理和相关设计。我们在座椅滑轨机构上增加了一个利用尾撞惯性力使座椅整体向后滑动一定距离并吸收碰撞能量的功能,可减少头部和上躯干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降低颈部挥鞭伤的风险。而且,将中、低速尾撞下对颈部的保护置于座椅滑动机制,便于加强椅背和调角器的刚度和强度,使座椅在高速尾撞下能有效约束乘员,降低乘员向后滑出的风险。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疆艾比湖湿地典型区域土壤为研究材料,首先通过稀释平板法对不同季节各研究区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分布状况及与环境的相关性做了初步研究,通过比较三块样地土壤
缓蚀剂对金属在各种酸性环境下的腐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不改变金属的特性。本文通过电化学实验,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检测手段对N80钢、Cu在15%盐酸介质中的腐蚀行为
本文基于主动制动技术的系统架构以及电机式预紧安全带成品,通过一组台车正面碰撞对标试验,验证了其提前张紧对乘员保护的有效性.台车试验碰撞速度为40km/h,采用三点式安全带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某微型客车中排分体座椅的ISOFIX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座椅骨架结构强度、座椅安装点强度、地板强度均对ISOFIX强度有影响;通过座椅位
本研究以玉米“郑丹958”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对玉米中5个ZmCIPKs基因在干旱,盐和ABA等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做了研究,并克隆了ZmCIPK8基因全长,通过转基因手段,对其功能做了初步分析。在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筛选出5个ZmCIPKs基因做进一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干旱胁迫下,ZmCIPK1的表达量,叶中逐渐升高,而根中先升高后下降,4℃下
支撑腿是ISOFIX型儿童座椅的一种抗翻转装置,然而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支撑腿的误使用现象非常普遍,在误使用情况下儿童座椅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性能大大降低.本文使用P3儿童假人
  本文基于前期建立并验证的50 百分位中国人头部有限元模型,从生物力学角度探究汽车后碰撞时座椅头枕材料的硬度和倾角与头部损伤的关系。文中分别选取了7 种不同海绵硬度
会议
  安全带织带力与安全带对人体的作用力是否相等,两者有什么关系?本文基于试验前假人与车辆的相对位置关系、试验中安全带织带力测量结果,提出一种安全带肩带对人体胸部作用力
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和仿真分析中,基本都是利用混Ⅲ假人进行乘员损伤的评估和研究.但是,混Ⅲ假人不能直观的反映乘员具体受伤情况,特别是内脏、韧带等软组织的受伤.本文利用
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目前治疗HIV感染的最有效的疗法,然而这一疗法并不能彻底清除HIV-1病毒,其根本原因在于HIV-1可以潜伏感染宿主细胞,并稳定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