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CCD体制的立体测绘相机控制器研究

来源 :第二十一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LMCCD体制的立体测绘相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完成的功能,设计了相机控制器的硬件组成架构。提出采用TSC695作为核心处理器,由FPGA完成时序逻辑转换和接口模块控制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中的各模块进行了硬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方案的相机控制器能够正确完成各项功能,执行规定任务时满足机时余量20%的技术指标;其中像移计算时间为2.2ms,满足计算的实时性要求,能够实现以307.2kbps的波特率进行CAN总线通讯。
其他文献
EP(Emerging Patterns)模式是一种在不同数据类别中,支持度相差很大的模式。它是由跟类属性强关联并且相互之间没有冗余信息的属性组成。通过优先选择不同类别中长度最长的EP模式进行属性选择,有可能得到最小的属性子集。本文在此思想上提出了一种基于EP模式的特征选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数据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明显减低数据的维数。同时,在分类精度和所选的属性大小上优于其它特征选择。因
以非线性空域滤波技术为基础,结合多尺度多方向的模板,利用Matlab软件提出一种自适应的保细节算法,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突出图像的期望区域,保持了模板在保留图像细节方面的优势,且利用图像灰度梯度直方图的统计特征,将整幅图像分割为若干个子图像,根据各个子图像的特性,结合全局梯度特征信息自适应地生成动态阈值,比较好地解决了以往阈值选取的困难,提高了图像平滑的自动化程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较传
本文利用NI公司的Mydaq数据采集卡设计了一种通过闪烁探测器来测量环境中放射线强度的仪器。该仪器使用闪烁探测器采集环境中的射线,通过Mydaq采集卡传递并进行模数转换,输出到PC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结果表明,基于LabVIEW的连续放射性测量仪准确的完成了射线强度的测量。本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使用了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简化了连续放射性采集仪的程序设计,并且在Mydaq数据采集卡平台上实现
应用LabVIEW软件和NI PXI平台的CAN通讯模块,创建过滤识别J1939协议报文标识符ID及多帧报文按协议格式解析接收和封装发送的设计方法,构建基于J1939协议的CAN总线通讯平台,完成整车电环境半实物仿真、发动机台架试验CAN总线信息的收发解析、存贮及实时显示。
测试程序集TPS的可移植可以极大地减少开发时间和降低费用,可移植的TPS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或做很小的改动就可以在新的硬件平台中使用。本文讨论了一种利用COM组件、采用XML方式进行测试流程和测试资源配置的TPS可移植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本文所述的架构可以实现仪器的灵活配置以及TPS的有效移植。
在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干扰,例如,加载处物料对皮带机的冲击作用,运输过程中物料的掉落。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带式输送机系统建立动力学模型,并且针对上述干扰设计基于干扰抑制的H∞鲁棒控制器,保证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得出仿真结果,表明皮带机系统能够平稳的运行。
本文以ARM7处理器LPC2138为核心,采用数控恒流源驱动方式,将808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研制了一种智能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该激光治疗仪通过触摸屏可对激光的工作模式、输出功率、脉冲宽度和脉冲周期等参数进行智能化设置,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采用以FT232RL芯片所构成的USB数据通讯模块,将治疗仪的日志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以此来实现对治疗操作日志数据的记录
针对含噪图像的均匀离散曲波变换(UDCT)高频系数呈峰值较为平坦分布分析得出:均匀离散曲波变换系数在不同尺度和方向均存在冗余,并且噪声对细节系数干扰较大。在对细节系数建模普遍使用的广义高斯模型(GGD)基础上引入调节参数,提出可变广义高斯模型,更好的拟合含噪图像的细节系数。文中采用遗传算法求出参数,发现k的取值在0.1左右。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激光点火系统的光路连续性自检技术。设计了双自聚焦透镜结构的激光起爆器光窗口,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光分路技术实现光路连续性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一种双路远程控制激光点火系统,每路均可单独实现光路检测和点火功能,也可双路按一定时序点火,系统具有很高的检测安全性、准确性和点火可靠性,可供激光点火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借鉴。
为了有效地提高机载光电稳定系统结构可靠性,提出了结构关键件及整机预测方案。首先,进行了针对机载光电平台外方位框架,建立了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以结构的壁厚作为设计变量,结构最大变形作为约束条件,实现了结构质量最小的目的。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结构基频大于150hz的基础上,外方位框架质量减小了1.1kg,壁厚及加强筋厚度减小了1.0mm。进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