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同的商贸条件及其在万里茶道上的作用

来源 :2017“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推进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ner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大同商路交通网络相对完备,大同驿站的分布和民间所存的路帖证明,万里茶路大同为中心,向西经杀虎口至归化城,向东至张家口或至北京.清代大同仓储、市场和商铺等商贸条件,为万里茶路向北延伸创造了有利的基础.这些证明了大同在万里茶路上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20世纪古礼研究的社会科学化为例,就经学的没落与礼学研究的新生展开了详尽的论述。首先列举了选题依据,然后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最后总结了主要观点。
本文主要就宋学与民国新民族主义史学的构建展开了详尽的论述。首先描述了由宋学而浙东史学,然后分析了宋学、浙东史学与民国新民族主义史学的产生,介绍了民国新民族主义史学代表作—《通鉴胡注表微》。
章太炎的"国学"是中国学术思想现代转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和形态,他号称复兴"古学",但其实是对中国学术思想传统激进的转化和重构。与第一期"国学"运动中其他趋新学人相比,章太炎在提倡求真求是的现代学术观念上起到了特别突出的作用。1906年后,经"转俗成真"的思想突破,章太炎标榜"古文经学"、"国学"以与康、梁"今文经学"、"新学"相对立。他的"古文经学"大力破除由经见道、通经致用的经学思维,具有推
20世纪中国的阶级斗争研究,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阶级斗争学说在20世纪中国的命运,是同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以阶级斗争的观点为指导的历史研究,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从一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史学研究中发生严重的阶级斗争“扩大化”;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马
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是推动史学变革的一种基本的动力。是的,时代给历史学家赋予怎样的使命,史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应当肩负起怎样的职责,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急迫的现实命题。在这里,本文以号称"历史学的奥林匹克",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发展进程,以回应与阐述上述命题。
对于任何历史事实乃至形形色色的历史行为、制度、思想等等作出价值判断,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与方法深究到它们的因果层次上,在揭示出其产生和发展的终极原因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
法国孔德将实证主义哲学应用于人类社会、人类历史研究的做法传到英国后,英国史家巴克尔率先将这一理论用于历史研究。这位博学多才的史学家在其《英国文明史》中贯彻实证主义思想,以实证主义作为全书的指导思想,使得这一两卷本的未竟之作成为十九世纪系统展示实证主义史学思想的典范。透过巴克尔这一代表作,可以明显看到这位英国史家是从四个方面、层层递进阐释其实证主义史学思想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韩国社会的基本课题也是其历史学本身的课题,“救亡图存”与“爱国启蒙”相偕而生。作为韩国近代民族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申采浩历史观的生成深受中国史家梁启超的影响。为了建立“自强”的历史理论,申采浩重构韩国古代民族自主的历史叙事,在国民大众中培植民族国家的理念,且欲以重建古代史的荣光来确立韩国史之自主形象,被视为韩国独立运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对韩国近现代史学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中德学会”在中德学术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中德学人的交往提供了极好平台。学会不仅在文化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成效显著,而且也为德国青年汉学者在华进修创造了条件,卫德明、福克司、罗越、霍福民、傅吾康等,藉学会渠道而接触到大量中国学者,从后者得到了诸多帮助,快速成长;同样的,中国学者在参与学会运作过程中亦获益不浅,尤其学会接纳了部分滞留北平的中国学者。德国学人对中国学者的友好态度,在1945年后
本文主要研究《当代俄罗斯社会史的理论与实践》一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当代俄罗斯社会史的研究情况,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作了深入的思考。